人們都會說“婚姻是愛情的結晶”,從相愛到走進婚姻的殿堂是一件很幸福和美好的時,但是其實這個過程也有很多人是充滿疑惑的,甚至是做出了錯誤的選擇,為什么會這樣?
一:被愛情沖昏頭腦
在心理學家羅伯特·斯騰伯格的愛情三元論中,“虛幻的愛”指的是當高程度的激情和一時承諾會產(chǎn)生的體驗。
只因為雙方之間的吸引力太大了,,兩人就在勢不可擋的激情驅動下閃電發(fā)展進入婚姻的殿堂,他們甚至都還沒有怎樣了解過。“婚禮之都”的拉斯維加斯就是很典型的例子,每天都有大量的人因為醉酒而沖動性結婚,每天也有大量的人因為酒醒而后悔結婚。缺少情感上長時間的相互了解、交流、共鳴等等的婚姻就是非理智的,兩個人是否合適不在于一時感覺上的合適,在于感情上的合適與磨合。
二:壓力之下的結婚
“你多大了?還不找女朋友女朋友?”“都快四十了,還不結婚”“就要孤獨終老,我要找個人結婚”….人的年齡越大,結婚的壓力就大,也越焦慮,尤其是女性,過了30歲,被家里催婚、被安排相親,即使你想要自由戀愛、感情慢慢來,但是一般的家長不會這樣想——“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觀念在中國仍然十分根深蒂固。或者看到自己身邊的好朋友、好閨蜜都結婚了,自己還單著或愛情還在“長跑”著,有可能會因此感到壓力。
所以,有些人在面臨壓力和焦慮的情況下為了減緩這些不良感受就可能會做出錯誤的選擇,當然這不是叫你不結婚,而是在面臨壓力和焦慮時,要冷靜思考做出理智的決定。
三:心理動力性結婚
結婚意味著兩個人從以前的家庭中獨立出來建立另一個新的家庭,是成家立業(yè)的開始,也是兩個人走向更加幸福、成熟和穩(wěn)定的象征,所以結婚是非常有儀式感的一件事。然而,這也成為了很多人的心理動力:
1.為了證明自己已經(jīng)成熟、長大了,為了證明自己以后也能成為家長獨立做出決定;
2.有些粗鄙之人,把婚姻當做“合法招妓”,性動力成為他們結婚的最大動力,或為了滿足自己的支配欲和控制欲。或者有些人僅僅是因為利益、金錢、社會關系等等各種外部因素而結婚,這樣的婚姻基本與愛情無關。
3.因為從小父母離異,為了體驗自己從小就沒有過完整的家庭的感覺,會決定自己去組建一個人家庭;或者從小父母都在爭吵、沖突中,為了快速逃離那個環(huán)境,有可能會快速的去結婚,因為你的潛意識會認為自己的婚姻會給你一個你從未擁有過的美好家庭,或因為戀父情結和戀母情結而去尋找一個父親或母親的“替代品”。
4.以結婚作為彌補自我價值的方式,愛情可以讓一個人感到了完整和有價值,讓一個人感到了“有人要,有人關心,有人照顧,有人在乎”的快樂,為了不讓這種良好的感受消失,他們會更加愿意快速結婚而不是慢慢的相互了解。
5.有些人內(nèi)心中對結婚充滿幼稚或夢想性的想法,對著婚姻生活有著不切實際的向往,導致了他們過于追求婚姻這種東西;或者有些人僅僅是感覺孩子很可愛,想結婚生孩子,照顧孩子。
……
愛情是復雜的,婚姻也是復雜,有些人并不是因為愛情而結婚,他們是因為內(nèi)心中的動力——他們尋求彌補、逃避、滿足、治愈,為了不再孤獨、痛苦而去選擇和另一個人長期生活在一起,雖然這不一定就意味著錯誤的選擇或者是會導致不幸福的后果,但是我們也應該認真地去了解自己——結婚是主要因為愛情,還是僅僅是因為自己內(nèi)心中其他的一些心理動力所驅使?單純因為愛情以外的心理動力而結婚,那么你的另一半對你而言不過是某種形式的工具而已。
怎樣的婚姻才是正確的?——人生不是考試,沒有標準答案,即使錯了,也是一種經(jīng)歷,因為愛情,我們可以去嘗試,雖然愛情中沒有多少理性而言,但是也不應該失去所有理智,所以請理性的去嘗試。
最后,愿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尋找的合適自己的另一半過上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