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也罷,企業和社會管理也罷。對于“吵鬧的小孩”,我們都需要盡可能地從目的出發,厘清目標。只有動機端正了,措施才可能得當,管理可能才有效果。
??? ? 又一個早班航班,慶幸自己再一次選到緊急出口旁的座位,放好東西,關上手機,我也進入閉目養神模式。
??? ? 一定是兒童節的原因,整個飛機出奇的多出了好多的小朋友,觀察發現,大部分是幼兒園那個年齡段。想想也是,飛往廣州的航班,不用多想也知道他們會在那里渡過未來的幾天美好時光。
?? ?? 噩夢開始了,孩子們似乎沒有因為這是一趟7點多的飛機而少了雅興。從坐下的時間算起,幾個認識的,坐在一起的孩子就開始用自己的大嗓門宣泄著自己的興奮。雖然很多旅客都想睡覺,也都被他們吵著,但都給予極大的容忍度,也許是兒童節的原因,又或者像我一樣,認定起飛后不久他們就會入眠。
????? 但是,讓大家都失望了,他們的表演不僅沒有終止,而且愈發夸張。這時,開始有旅客向這些孩子的父母投來了白眼,克制的是,沒有人直接說出來。父母們開始意識到了眾怒,這也是悲哀的現實,他們此時才發現因為他們的縱容已經影響到周圍的很多人。開始有媽媽在提醒孩子們小聲一點,幾秒鐘以后,帶頭的孩子繼續點燃眾孩子們的熱情。于是,提醒變成了斥責,語氣變了,孩子們保持低調的時間維持得更長了,但問題仍然沒有解決。作為三部曲的第三步,斥責升級為威脅——一種依靠剝奪某種權利的手段,變相地也讓我們得知父母們之前許諾孩子們在廣州要去的地方,要玩的東西,要買的禮物。但顯然,孩子們認為此時的盡興要比幾小時以后的美好重要的多,悲劇繼續上演,觀眾持續忍耐和拋白眼。
????? 讓一切改變的行動終于發生了,這來自于一個爸爸在受不了大家的白眼后向孩子們下達的分開坐的命令。盡管孩子們有諸多的不滿,希望隔著座位也能繼續happy,但是畢竟物理上的限制條件妨礙了他們把各種游戲進行下去。終于,這個世界終于恢復了秩序,恢復到該有的平靜中,直到落地。
???? 我也是一名家長,從我的父輩那里,我學習到了自尊的前提是尊重他人。在父愛面前,理性告訴我要把我的孩子培養成一個可以很好融入社會的人,就不僅僅是要釋放孩子的天性。人格的含義里面,除了本性外,還有社會性和精神性,我們作為家長,是不是應該把為孩子提供學會健康成長,適應社群和擁有獨立精神的環境作為我們培養的目標呢?
???? 引申到企業和社會的管理,讓我想到,這整個過程和我們某些失敗的管理是何其的相似,從說教到動粗。上級就像是父母,有著他們認為正確的秩序和想法,當下級無法和上級達成一致時,大多數時候這是大概率事件,下級就會做出"出格"的事情,上級就會表演上述的三部曲:提醒/斥責/威脅,甚至到最后是痛下殺手。不同的是,作為真正有經驗的管理者來說,是否在第一次出現問題的時候,就應該問問自己,這是一個會持續發生的問題嗎?我能做些什么讓這些可怕的事情不再發生呢?可惜的是,又有多少人懂得這一點,并以此作為接下來工作的目標,而變成那些父母一樣,做了那么多的“無用功”后,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