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常之死談戰國時代的士子精神
田常以其犀利的見解直擊弱秦九弊,切申明無意留秦,潛臺詞是看不上秦國,不值得我這種高潔之士委身。既顯示出其專業技能過硬,慧眼如炬對秦國弊政一針見血,也以此諷秦昏政自己不愿同流合污以示志向高潔宏雅,切不畏權貴敢于直諍凸顯國士風范。其言其行確實是一等一的士。
秦孝公若殺田常,更顯示出田常的高潔,成全了自身的美名,士子重名節,以身換名節,求之不得。像田常這種就是企業當中典型的明星員工,什么叫明星員工?能力大,脾氣也大。
士子們一卷又一卷的治秦策論報出呈上,秦孝公的案前已經堆起了高高一摞。秦孝公感覺還沒有聽到一個振聾發聵的題目,場中卻突然靜了下來。
突然其中一士子霍然站起,手扶長劍,高聲道:“稷下士子田常,不知秦公對非秦策論可否容納?”秦孝公精神一振,微笑答:“良藥苦口,怎會容不下非秦之言呢。”
“好,我有秦國《惡政十陳》,不知秦公愿意聽嗎?”
聽到此言,甘龍等早已經是面色陰沉。面對秦國君臣和天下士子,公然指斥秦國為“惡政”,等閑之人豈能容得?
秦孝公卻拱手笑道:“先生請講,嬴渠梁當洗耳恭聽。”田常亢聲道:“秦之惡政有十:其一,窮兵黷武;其二,姑息戎狄;其三,君道乖張;其四,吏治暗昧;其五,貶斥私學;其六,田制混亂;其七,不崇孝道;其八,蹂躪 民生;其九,崇武貶文;其十,不開風化。大要如此,請秦公思之。”
這《惡政十陳》,幾乎將秦國的政情治情悉數羅列,刻薄如君道乖張、蹂躪 民生、不崇孝道、不開風化,使座中大臣無不憤然作色。嬴虔、子岸、車英三人同時緊緊握住了劍柄。田常卻是坦然微笑,站立場中,似乎在等候著秦國君臣的雷霆怒火。坐在最后的衛鞅禁不住手心出汗,擔心秦孝公按捺不住。
這時再看秦孝公,卻是肅然站起,向田常深深一躬,“先生所言,嬴渠梁雖感痛心疾首,然則實情大體不差,嬴渠梁當謹記先生教誨,刷新秦國,矢志不逾。”
又是大出意料,士子們不禁拍掌高喊:“好!好!秦公大量。”秦孝公回身對田常等人拱手道:“公等耿介之士,請留秦國,惕厲國人。” 田常哈哈大笑,“秦公縱以我等為官,我等豈能自討無趣?”秦孝公向士子們拱手一周,慨然高聲道:“諸公留步,容我一言。
公等評點秦政,切中時弊,嬴渠梁以為非秦者可敬,卑秦者可惡,諸位竟敢公然非秦,亦當有膽略坦蕩治秦,蕩蕩之心,錚錚之言,為何自覺無趣呢?請諸公留秦,十日內確認職守,公等以為如何啊?”又是深深一躬。
突然,田常拔出長劍走到秦孝公面前!座中子岸一聲怒吼,“大膽!”長劍一揮,遠處幾名甲士跑步上來圍住了田常。秦孝公勃然變色,大喝一聲,“下去!”轉對田常拱手道:“先生見諒,有話但講。”
田常向秦孝公深深一躬,激昂高聲道:“田常身為稷下名士,入秦原為游歷獵奇,非但做惡政十陳,且鼓動同仁離開秦國。然而,秦公不以為忤,反以國士待我,君以國士待我,我自當以國士報之。田常當以一腔熱血昭秦公之明!”話音方落,長劍倒轉,洞穿腹中,一股熱血直噴而出!
“先生……!”秦公大驚,悲戚不已。
田常拼盡這一口氣笑道:“以公之胸襟,圖霸小矣,當,王天下。”說完,便撒手而去。
……
在孝公頒布求賢令后,各國士子紛紛入秦,大部分士子是想在秦國一展平生所學、實現自己匡扶天下的抱負,但田常入秦只為游歷獵奇,對秦國是一點好感都沒有的,他還當眾以惡政十陳批評秦國并鼓動其他士子離開秦國。
但孝公之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竟然全然不顧其他、強力挽留士子,只求有強秦之策。田常再怎么低視秦國也終究是一枚飽學的士子,見孝公胸襟終于慚愧,于是以一腔熱血昭秦公之明。田常之死,大概有兩層意思,一是士可殺不可辱,二是士為知己者死,無論哪種都是那樣一個時代士子精神的最佳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