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創(chuàng)造了文學史上最經(jīng)典的開頭,那么這本《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給我們奉獻了一個最難忘的結(jié)尾。全書共96頁,五萬字,講述了一個漫長而單調(diào)的故事:一個不知名的上校和他的妻子,一邊討論一只雞的溫飽和斗雞比賽的輸贏,一邊等待那筆永遠也到不了的退伍金。那么他在等待中經(jīng)歷了什么呢?
1.希望
自上次內(nèi)戰(zhàn)結(jié)束以來過了五十六年了,上校唯一做過的事情就是等待。
每周星期五的早上,他都去碼頭等待郵輪,希望政府能給他寄來退伍金,但是到小說的結(jié)尾,他什么也沒等到。可是沒有希望的等待是怎樣的?上校堅持等,是因為只要不放棄,就仿佛還有希望,還能繼續(xù)。等待的目的只是為了繼續(xù)等。
2.尊嚴
家里已經(jīng)沒一點東西下鍋了,妻子拿著他們的婚戒作抵押,求安赫爾神父借幾個錢時,上校說拿神圣的信物換錢是罪過。妻子讓他把家里值錢的鐘賣掉時,可是上校還是放不下面子把鐘賣掉,更別說那只公雞了。妻子“有好幾次不得不在鍋里煮石頭”,以免左鄰右舍知道自己揭不開鍋,而上校覺得他受了侮辱,正因為他的死要面子活受罪,連自己的兒子都沒保住,妻子氣得說:“眼下就要餓死了,現(xiàn)在你該明白了吧,尊嚴是不能當飯吃的。”
是的,上校的尊嚴在現(xiàn)實面前不堪一擊。
馬爾克斯自己說:“我筆下的女人要比男人更植根于現(xiàn)實。男人們身處逆境時顯得很脆弱,而女人遇到逆境時卻會像巖石一般堅強。如果沒有女人留下來支撐著家,男人就會一事無成。”
當上校沉浸在幻想的光明前景中時,妻子隨時都能預感到悲劇的結(jié)局。可是最終維持局面的是那個一開始就悲觀絕望的妻子。
3.丑惡
正因為正直、任性,天真的上校為了尊嚴,活得如此艱辛,也讓那些利欲熏心的人有機可乘。對于上校來說,除了等待政府發(fā)放退伍金,還有那只準備來年一月份參加斗雞比賽的公雞,而唐薩瓦斯,這個上校已故兒子的教父,早就盯上了他的這只戰(zhàn)斗力極強的公雞,小說剛開始,他勸上校趕緊賣掉這只公雞,不然就太晚了,可是后來上校走投無路想把公雞賣給他時,他又不理不睬,對上校冷眼相待,踐踏上校那低到塵埃里的尊嚴。醫(yī)生給唐薩瓦斯看病的時候沖著上校說:“也許應該把他槍斃才好”。后來醫(yī)生還無情地揭露了唐薩瓦斯,說唯一吃人肉的畜生就是唐薩瓦斯,他為了能夠用一半的價錢買到那些被驅(qū)逐出鎮(zhèn)的同志的財產(chǎn),他和鎮(zhèn)長簽訂了所謂的“愛國協(xié)議”。
就是這樣的丑惡加速了上校等待的絕望,最后,妻子問他吃什么?
上校活了七十五歲——用他一生中分分秒秒積累起來的七十五歲——才到了這個關頭。他自覺心靈清透,坦坦蕩蕩,什么事兒也難不住他。他說:
“吃屎。”
我們猜中了故事的結(jié)局,確沒有猜到結(jié)尾這樣震人心魄!死亡來臨時,上校卻用平靜的心接受!到生命的結(jié)束,他都不肯放棄尊嚴,活在等待中。
跳出小說,回到現(xiàn)實,根據(jù)張佳偉的描述,馬爾克斯的父親是一位藥劑師,母親是路人家的女兒,他的外祖父是個上校。一個保守派,參加過內(nèi)戰(zhàn)的上校,一個被人視為英雄的上校。他一輩子都在等政府的撫恤金。
馬爾克斯為什么會寫外祖父的故事呢?這跟他當時的處境不謀而合。1956-1957年,馬爾克斯在巴黎做記者,當時被報紙拋棄,生活很艱難,眼睜睜地等著報社給他寄錢,他和外祖父都有一樣的境遇——等錢,不同的是,馬爾克斯等來了他的春天,而小說中的上校等來的卻是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