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活著,真的很對不起。”
此句話出現在太宰治撰寫的《二十世紀旗手》里。
“生而在世,我很抱歉。”
這是松子在日記里寫的一句話。
很多人不明白“對不起,我生而為人”這句話究竟是什么意思,我也不懂。一開始的時候,覺得這句話簡直莫名其妙。后來看到那兩句話,我似乎明白了什么。看了《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這部電影后,我有了更深切的感受。
觀賞一部好的電影,能得到不同尋常的審美愉快,像是抓住了一次時間的腳步。這種感受和閱讀到一本好書又有所不同,電影是音樂,畫面,光影,眾多元素的完美結合,這些元素構成了電影語言的終極體現,它們是電影之所以被稱作藝術的必要保證。而優秀的藝術作品總能有力量讓人反復體悟,在不同的審美體驗中得到領悟的升華。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不失為這樣一部好電影。故事很簡單,就是描寫了一個女子試圖通過不斷付出想要得到別人的關注與愛護的故事。這是一個缺愛的女子,所以這是一個虐心的故事。從小因為她是家中的老二,上有優秀的大哥,下有體弱多病的妹妹,所以她倍受父親的冷落。為了引起父親的關注,她放棄了自己的夢想,讀父親希望她讀的專業,上父親希望她上的大學,做父親希望她做的職業,并且在一次表演中發現經常為身體虛弱的妹妹擔憂而很少展露笑容的父親竟然被一個鬼臉莫名地逗笑了,所以她經常想盡辦法在任何空隙都做這個鬼臉只求博得父親一笑,以致于在她以后只要心急的時候就會做出那個滑稽的鬼臉并因此惹惱了不少人,斷送了自己美好的前程。
但是就算是這樣,她發現這不過是徒勞,父親依舊沒有給她多大的愛護。她很難過,很失望,在丟失了工作后她覺得沒臉面對家人,選擇了離家出走。從此她的人生軌跡徹底改變了,就像偏離了軌道的列車向著危險的方向越駛越遠,并且無法回頭,最后撞上路障,只能報廢。
她一次次地想要抓住愛,一次次地用盡全力去付出,就像飛蛾撲向燈火,明知結果是毀滅,但只要有那一剎那的花火,她就無怨無悔。這是多么勇敢的女子!這是多么值得憐惜的女子!可惜她的家庭背景,她所處的社會環境,她心中的執念,讓她一步步走向生命的悲劇。到了最后,她心灰意冷,“再也不信任何人,再也不愛任何人,再也不讓別人介入我的人生”。我一直固執的認為,最大的悲劇,不是人們停止呼吸,而是停止去愛。
愛是每時每刻的感受,是和我們互相羈絆的人們積累下來的點點滴滴的回憶。松子是那么想要得到別人的愛護,在一次次被家人或伴侶傷害后,她就像在大海中幾經沉浮的奄奄一息的人,隨手抓住一根浮萍就想要借此漂流上岸。她說“可是,沒關系,打我也沒關系,總比孤單單的一個人好”。這真是全劇中最孤獨的鏡頭了。
哀莫大于心死,一個人停止去愛,那真的和死了沒有什么區別,空有一副軀殼罷了,這時候松子連“呼吸都覺得費力”。
松子回到家的時候,看到已去世的父親的日記本在每一篇的日記背后都寫了“還是沒有松子的消息”這句話,這大抵是一個男人作為父親最深沉的愛。影片最后,一只白色的蝴蝶飛過田野,越過大橋,一直飛回了松子的家鄉。在這里,她終于回到了她魂牽夢縈的家,她的家人終于愿意接納她。父親對她表示肯定,大哥對她展露微笑,她也終于放下心結和妹妹擁抱。那條通往天堂的樓梯競和家中的樓梯重疊在一起了,不得不說真是一個神來之筆!
在這里,我終于忍不住哭泣,我從來是很吝嗇于我的眼淚的。在家里,和父母一起看戲的時候,看著母親拿著一大卷紙巾哭得稀里嘩啦的時候,我默默地在心里贈送給母親幾個白眼。但看日本的影視劇,我總是又哭又笑,像個傻子。日本的影視劇總是通過夸張或略微夸張的戲謔方式呈現悲劇的故事,而這恰恰放大了故事的悲劇性,讓人感到心里莫名被揪了一把,隱隱作痛,久久不能釋懷。這部電影也不例外。
人往往總是錯在把錯誤的希望寄托在以后,總以為以后會有很多時間和機會,去補償當下的錯誤和渴望,而明明很多東西,你當下就可以把握。明天和意外,你總不知道哪個先來。懷抱著一生只能遇見一次,錯過就不再的心情,你就不應該吝嗇于自己對愛的表達。若有重要的人,就要把握機會好好在一起,慢慢吃,慢慢愛。
如果父親可以早點原諒松子,如果阿龍可以早點幡然醒悟,如果……可惜沒如果,我們不能選擇怎么生怎么死,但我們能選擇怎么愛怎么活。我很喜歡松子,但并不代表我要活成像松子一樣。因為我清楚明白,人生那么長,那么多不可預知,對任何一個人的過度依賴都是將自己推向被悲劇的可能性,如果不能掌控自己的情緒,如何掌控自己的人生?
對不起,生而為人,所以更要貪婪地拼盡全力地好好活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