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高中一年級,一次調座位的機會我們變成同桌,我無視這個新同桌自顧自的沉浸在悲傷中,上著自習自己哭,他一臉詫異的一言不發。我的青春期充滿了痛徹心扉的無助感,似乎從那時候開始,奠定了此后很多年的情緒基礎,我不信任任何感情和人,認為孤寂和苦難才是生命的本質。那幾年他一直作為我的朋友試圖了解我的悲傷,努力溫暖我過早就開始參透人生的那顆悲觀的心。
四年間的曖昧最終在2005年我們成為戀人,大學時期的戀愛充滿了簡單的浪漫,大四,他去北京工作,我備戰雅思,喜歡依賴他的我學著獨自面對壓力和黑夜,回想小巷子里的大盤雞,五道口的地攤貨,必勝客難吃的羊肉味披薩,騎著自行車穿過柳絮紛飛的五月的北京,最喜歡逛的家樂福,離別的火車站,公交上哭的一塌糊涂的我,這是我四年青春的縮影。
后來,我在英國,他在北京,一年多里,我們戰勝了思念和時差的挑戰,克服了三觀變化的磨合。回國后,在北京,我們度過了這么多年最幸福的一段時間,為了讓我住的舒服,他四處看房子租房子,打掃衛生,我只需領包入住。為了既有經濟基礎又有時間陪我,他換了好幾份工作,為了滿足我的吃貨需求,陪著我換著各種館子,房間的墻上貼著我寄回來的明信片,桌子上是百合花,床上堆滿了我的毛絨玩具,我就這樣,像女兒像妻子一樣的被愛著。那是感情的穩定發展期,對彼此有依賴信任,對未來有無限期待,遠離家人的束縛和掌控。至今為止,這段時光依然是我在婚姻生活的瑣碎里保有初心的力量。
我常說他是只有一百塊卻愿意給我花九十九塊九的男人,雖然他從來不會甜言蜜語,卻總是用行動溫暖著我,雖然他偶爾粗心大意,卻懂得我的敏感任性,我喜歡他的坦蕩和本真,喜歡他對待工作的踏實認真,喜歡他可以接受當下不焦躁的心性,喜歡跟他聊民謠和搖滾,喜歡一起暢想琴棋書畫般的詩意人生。
我們曾這樣單純而全心全意的愛著對方,那個在宿舍樓下耐心等待我的他,無論五分鐘還是一小時,都只會寵愛的笑我太磨嘰;北京冬天泠冽的風,空蕩蕩的地鐵口等著他下班的快樂;一小時一條短信的期待;通宵視頻匯報生活點滴的期待;他去面試我睡不著,我去考試他焦急等待;安穩的幸福感是如此的可遇而不可求。
我問他 什么是最重要的 他說你快樂是最重要的
相擁而笑
過去的畫面掠過腦海 ?那個收藏我用過的筆的男孩 那個寫日記給他的女孩 那個在教室墻上豪邁的寫著“老夫聊發少年狂”的少年 那個在桌子上刻下“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女孩
慶幸 多年后 ?幸福依然是這么簡單
謹以此文 紀念結婚五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