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學習小組
剛剛改革開放的時候,提出了“共同富裕”。想法確實挺好的,但現在看來,中國的基尼系數不小。“先富帶后富”終究沒有縮短中國的貧富差距,那么“共走富裕路”一直還是我們心中的愿望。
偉人的思路總是被引用的,“先富帶后富”搬進了學校就是如此。在課前課后,有班級成立了“學習幫助小組”,簡稱學習小組,為的是讓成績好的同學,將學得差的同學拉一把。當然,這不能責怪老師偷懶,因為我們的一個班里面,學生太多了。動輒六七十人的大班級,幾位老師,想要顧及所有人真是一件難事。
然而,學習小組的成效通常不大理想。孔子弟子三千,精通六藝者,僅七十二而已。換作一個班,更不可能都是“優等生”。且不論老師教不好的學生,學生如何去幫,只怕那些不把念書放在心上的同學,分數高的學生幫了也沒有用,反倒背了個包袱,浪費了時間,拖累了勤奮的同學。最后,考試的平均分還不及先前的。
中國的教育,是要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的。全國也好,地方也罷,到了學校里,班級里,也是一樣的。既然優勝劣汰是不可改變的大趨勢,想用學習小組推動整體齊頭并進,便是猴子撈月。
從前的功名,今日的高考,已經讓我們傷透腦筋——題海戰術、周末補習、家教輔導、學習小組……能用上的都用了,弄得做學生的,做家長的,做老師的,做領導的,都苦不堪言。何不換個角度想想,并不是每個人都當得上“富人”的,即使有先富者的帶領,后富者也未必真的發得起家。那么,相同的道理,不是每個學生都能當尖子生的,成績總有高低之分,學習小組又怎會造全班皆優的奇跡?
? ?所以,在我看來,一直靠別人資助,難以致富;長期依賴同學的學生,難以學好。學得好,就是做學問的材料,自然不可以荒廢,要認認真真地讀書;若是實在學不好,大可以練一門感興趣的手藝。只有走適合自己的路,便有所成就。辦什么學習小組,還不如花點時間多想想,擅長什么,有能力干什么,該選擇什么方向,該采取什么辦法沖出困境。
? ? ? ? ? ? ? ? ? ? ? ? ? ? ? ? ? ? ?2015年9月9日 20:2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