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有多一張船票,你愿不愿意跟我一起走?”
——《花樣年華》
裊娜的穿著旗袍的步態(tài),綽約的寥落風(fēng)姿,暗巷的雨夜,昏黃的街角燈光,暗香浮動帶著韻腳的音樂,還有在那兒的孤寂的男子的背影,全景畫般的風(fēng)情,唯有屬于60年代的花樣年華。
這是一個毫無結(jié)果的愛情故事,周慕云和蘇麗芬甚至除上握手什么也沒發(fā)生過,但色彩、音樂、緩慢的節(jié)奏卻使整部影片充滿了期待和欲望,情感在道德面前變得如此無能無力,拒絕與逃避的話題變得如此意味深長。
故事源于1962年的香港,周慕云和蘇麗芬相愛了,可惜他們偏偏都已結(jié)婚,盡管他們的配偶也在相互偷情,但他們都為此受到過傷害,不想如同他們的配偶那樣,所以只好一次次的壓抑住內(nèi)心的欲火。葉上初陰甘露,水面清涼,一風(fēng)荷搖曳風(fēng)中,豆蔻年華,心如蓮沾水,漣漪微起,是因為遇見蘇麗芬嗎?最后,周慕云選擇了離開,接下來的日子里他們的內(nèi)心一直在掙扎、猶豫。試圖打電話,試圖見面,但最終打敗。分開了卻依舊情意綿延。那是一段還味的心靈哀曲。四年的時光流逝,這傷痛已化成魅力的四年,周慕云數(shù)年后重回故地的尋訪,最終與蘇麗芬的淚光瑩瑩的深情凝望,終究成全不了兩人。
記憶中的那個年代,那段年華,仿佛就是為了讓人懷舊與傷感的,就像是發(fā)黃的舊上海的月份牌,年代久遠(yuǎn)卻風(fēng)韻不減,猶似當(dāng)年。影片伊始的片頭字幕就已經(jīng)定下了男女主人公必然分離的終局。“那是一種難堪的相對,她一直羞低著頭,給他一個接近的機(jī)會,他沒有勇氣接近,他調(diào)轉(zhuǎn)身走了。”他們一次次錯位的相遇,也許注定他們偶然的相遇與必然的分離,舊時人已去,留下半點相思半點愁,隨花舞,隨花逝。
匆匆的一瞥,兩個被動的情感者走入感情的漩渦,他們相愛又分開,當(dāng)蘇麗芬與房東太太定下租約,恰好與梁朝偉不期而遇,那一瞬間卻是情緣一生的開始,影片淡化了周慕云的妻子和蘇麗芬的丈夫,只吝嗇的給予他們背影與聲音,這種淡化,卻始終掩蓋不住他們的相愛,他們的影子始終出現(xiàn)在周慕云與蘇麗芬一起。
男主角說起這樣一個傳說:“從前的人,要是心里有了秘密,不想讓別人知道就會把秘密說進(jìn)一個樹洞里,再用泥封住,那個秘密就會永遠(yuǎn)流在樹里,沒人知道。”周慕云在吳哥窟的一個彈洞里說出里這個秘密,飽經(jīng)風(fēng)霜的古建筑靜默著,它擁有過去的輝煌還有這個小彈洞的愛情故事。他們共同堅守著“我們不會和他們一樣”得到的卻不知在冥冥之中流失了他們的緣分。最后,周慕云拿出船票希望蘇麗芬同他一起離開香港,只念蘇麗芬那一時的遲滯,丟失了這一輩子的真情。數(shù)年之后的相遇,卻未曾相見,是否緣分已盡?又為何要相遇?時光漸行漸遠(yuǎn),年華逐年老去,那句執(zhí)著的信條終究固守成一道牢不可破的風(fēng)景,縱然情感美麗,卻憔悴了花樣的年華。
“那些消逝了的歲月,仿佛隔著一塊積著灰塵的玻璃,看得到,抓不著……”這是影片最后的字幕。20世紀(jì)30年代有首老歌《花樣年華》:“花樣的年華,月樣的精神,冰雪樣的聰明,美麗的生活……”讓人恍如隔世,花也飄搖,雨也清香,我與你眺眸相望,凝眸間已是隔年,隔人,隔世間。這樣花開花落第幾季,容顏已改,舊時人已去,留下唯有嘆悔。
懷念是一首老歌,歌者早已去世,可歌卻分明在那里,一遍遍唱著,亦真亦幻,唯有花樣的年華能見證已逝的浪漫的歲月。但愿,多余的船票某天能握在你的手里,放在你的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