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之前,原本報名一個暑期實踐,是一個到山東基層調訪的項目,挺不錯的。當時一直為自己能有一個充實的暑假感到興奮。因為整個宿舍的人暑假都有事干,不是實踐就是學習。后來啊,面試結果出來了。沒能進的了那個項目,還挺失望的。老爸說既然這樣就回來學車。
就這樣,7月1號我只能收拾好東西坐上了回家的火車。
前幾天心安理得地怠惰,爸媽也不會說什么,只是到了點就喊我吃飯。我打游戲,睡覺,刷朋友圈。沒了,嗯。
教練送回我的身份證,說是14號考科一。于是我又多了一件事,刷題。刷題累啊,但是它能暗暗告訴我,終于不是沒事做了,多少給了我一點希冀,不過這點仔細想想并沒有什么實在意義,覺得有點自欺欺人的意思。
然后就過了半個月,閑著就想出去玩。去了一趟天津用掉我1500,挺滿意的,但是轉念又一想,3天如果我只呆在家,對我來說也差不多。
在空間里看到各種朋友兼職,曬工資,社會實踐,第一感受就是便是他們過的好充實啊,我也想這樣。不過過了幾天仔細想想便能發現這些想法有多么幼稚,首先別人工作又不是鉆空子,也很辛苦,真到了你又不見得能堅持下去。你只是因為閑得蛋疼有意無意地放大了自己的無能,我將這個稱為廉價的羨慕與焦慮。
這樣想,就算你兩個月就在家里混吃等死,你撐死了和別人相差的也就是一些經歷。再從別人的角度想,一個暑假能做的也就一個兼職或者一個社會實踐,其他的時間不也是和你一樣什么也做不成。
放假前我問一個同學,你暑假這么長準備做什么?“學駕照,考雅思,旅游,行了”就三件?對就三件,能做好就夠了。令我詫異的是他的自信,不需要擔心可能不夠充實。因為想想,的確時間就這么長,還有就是做好這幾件就很好了。
所以廉價的焦慮根本不需要,因為你并沒有差多少。好了,想清楚這一點。我們才開始想還需要做些什么。看看書啊,學學燒菜啊,幫幫家務啊,還可以和老同學約一波啊。至于要不要實習兼職并不強求。心中有數,腳下有路便夠了。
最怕什么,渾渾噩噩,不知所措,無所事事還充滿焦慮。因為越是焦慮就越難前進。其實本身可能并沒有什么,而衍生出來的焦慮反而可能成為阻礙你的因素。聽過一個故事,爸爸帶女兒出來玩,這天剛下完雪,爸爸說走到遠處的一棵樹下,看誰的腳印最直。女兒小心翼翼看著腳下,可還是彎彎曲曲。可父親卻很快走完一條筆直的路。女兒不解,不用看腳還能有這么直。秘訣便是父親一開始就目不轉睛看著那棵樹,自然走的很快。很巧的,走的越快,腳印越直。
愿你莫要庸人自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