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互聯網造車的公司越來越多了,蔚來汽車、車和家、小鵬汽車、樂視汽車還有很多互聯網神秘造車公司,于是有了疑問,為什么都來造車?
2017年1月4號,Faraday?Future(FF)趕在CES前夕,發布了首款量產車—FF 91,官方稱這是全球首款互聯網生態電動車,將動力性能、互聯科技、安全智能等當下流行的特點全部集于一身。FF 91公布的相關數據是0-60英里/小時加速時間2.39秒,一次充電續航超過700公里,還具備最快的充電速度。
首先確定的是互聯網造車造的是新能源車,具體的說應該是電動車,可不可以這么理解,電動車技術讓互聯網進入這個領域的門檻變得很低,畢竟不像傳統汽車用的技術那么復雜,看中國自主品牌花了那么多時間來做車,到今天技術依舊不成熟,品牌力也上不去。
我總結了四個點來講互聯網公司造車的優勢。本文源于我對自己的提問思考,寫出來可能會不太詳細。
一、技術的發展。
1.1 自動駕駛的誘惑力。自動駕駛算是這幾年汽車行業相當熱門的方向了,任何這個方向的新聞都能刷下屏,我的老東家長安汽車今年4月份完成了從重慶到北京的自動駕駛測試,作為國內第首例落地并長距離測試自動駕駛的公司,先不談這次測試的一些不完善,但是可以管中窺豹的看出傳統汽車企業的不斷嘗試,互聯網公司國外有谷歌蘋果,國內有百度圖森,現在爆出的能完全實現自動駕駛的時間點大概是2020年,到時候擁有技術的互聯網公司就就有了汽車行業的話語權。
1.2 行業技術的進步。從1886年戴姆勒發明第一輛汽車到現在,行業已經走過100多年,整個汽車行業不斷地邁向自動化以及智能化,中國企業造車直到今天也沒有一個強勢的國有品牌,舉一個例子,自動化車間通過機器人安裝汽車這些技術其實現在狠成熟,但是為什么有的國有企業不去嘗試,原因簡單,員工要失業,如果互聯網公司進入這個行業,想必在采用新技術這一塊會比傳統企業更加堅決和勇于嘗試。
二、互聯網公司的屬性。
2.1 軟件技術人才的優勢。傳統車企里面我們能想到的復雜技術會是發動車、變速器、地盤等,但是汽車行業里面的配件服務等服務公司相當豐富,夸張的說,你建立一個公司,你都可以完全靠外包公司造一臺還不錯的車出來。但是汽車變得越來越智能,需要軟件人才去實現智能交互等相關功能,而這一塊是傳統公司欠缺的。
2.2 用戶體驗的優勢。UI、Ux這一塊是互聯網公司的優勢,比如看到傳統汽車公司的網站等,感覺自己還活在90年代。
2.3 互聯網公司能快速反應,勇于嘗試,勇敢試錯,這些是龐大的傳統汽車公司難以想象的。
三、資本市場看好。
作為一個從傳統車企出來進入互聯網的人有特別的感觸,互聯網代表先進的生產力,中國自主品牌盈利很弱,利潤最高的自主品牌長城汽車大概在80億左右,剩下的都沒有超過30億,再來看看互聯網,bat這些大互聯網公司的利潤都是上百億,互聯網公司所代表的新興生產力創造的價值在那放著,之前一段時間總有投資公司和個人總是發表感慨為什么錯過滴滴、錯過程維,滴滴的估值已經350億了啊,滴滴也是車企,只是他是個租車平臺而已,再看看諾基亞、柯達這些傳統企業都衰落了,新興的技術會重新塑造行業,BAT等互聯網公司和投資公司的大刀已經饑渴難耐了。
四、國家政策支持和環保清潔的提倡。我就不去舉國家補貼某某車企幾個億的新聞了,這個行業現在還是很混亂。關于環保是大勢所趨,今天霧霾又爆表,不光是北京,整個祖國都在面臨霧霾肆虐,國家都說了都是你們汽車尾氣的錯,但是限號也沒用,所以還是電動車趕緊上吧。
汽車這個行業配套成熟但創新企業少,互聯網公司想不進入都難。祝福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