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決策,絕不是簡單的拖延時間,它是為了讓我們做得更好,而必須要付出時間去深思熟慮,最終得到的完美決策。
我們常說做事要“三思而后行”,這句古訓出于《論語》,這句話的意思非常明確,就是教我們要養成做事前多思考的好習慣。多思考,必然要多花費時間,而且是必須要去花費掉的,“三思而后行”并不是膽小怕事、瞻前顧后,它是成熟、負責的表現。
決定做一件事的時候,如果我們太早做出決定,很可能會因為信息量太少,而做出錯誤決策,這無疑是在冒險,特別是遇到重大問題時,必須要進行全方位的考慮,甚至要多聽聽他人的意見,方能得出正確決策。
但是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中,稍一猶豫,時機就會在瞬間錯失。有的時候考慮得太多也是不好。這就是我們提出的問題的關鍵:如何恰到好處的實施拖延,而不是沒有計劃的無限拖延。美國第一位黑人國務卿鮑威爾曾經講過的:在作決策的時候需要在掌握40%至70%信息的時候做出你的決策。信息過少,風險太大,不好決策;信息充分了,你的對手已經行動了,你就出局了。拖延決策實際上是高效率思考的過程,快速地把握時機與拖延決策并不矛盾,在這里我們應學會的是如何正確的把握時機。
總之,拖延決策是智慧的產物,絕不是懶惰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