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璇子,這是我在簡書創作的第21天,今天首頁只有一篇我寫的文章,我要寫我的寫作心得,我想分享關于寫作我內心想說的,與此同時,希望我的文字可以對得起你的時間。
“鎮上有兩個啞巴,他們總是在一起”當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就知道我要買這本書,這本書是一個美國女作家麥卡勒斯的代表作《心是孤獨的獵手》。這是一個什么樣的鎮子,為什么有兩個啞巴,他們發生了什么事?一個好的起筆是有無限可能,當我看到這樣一個標題讓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后面發生了什么,這樣一個標題吸引著我讀下去。很多人開始的時候就可以迅速找到那個足以吸引人眼球的標題,不可否認這是很難得的。我們要承認,有很多人是天賦異稟的,有的人,天生就對文字有著非常敏感的認真。
很多人認為寫作很難,因為寫作是你人生閱歷的堆砌,你讀過的書,見過的人,經歷過的事。這些變成了你筆下的文字,而很多人的生活是平淡的,并沒有那么豐富的人生閱歷。而在現在這個浮躁的年代,能夠靜下心去閱讀經典文學的人又太少。
我們通常閱讀的文字大致分為兩種:嚴肅文學和流量文學。前者是莎士比亞,是列夫·托爾斯泰,是曹雪芹;后者是大冰,是咪蒙,是張嘉佳,是所有的雞湯作者。前者更在乎文字,更在乎章節,更在乎人物塑造;后者更在乎流量,更在乎閱讀量,更在乎功利。后者并不是說不好,只是沒有達到前者的高度,可泛稱之為流量文學。而前者,可能終其一生只有這一本著作,卻可在時間的洪流中恒久芬芳。
不可否認的是,后者相對于前者更加吸引人。因為現在的社會太浮躁,快節奏的生活讓每個人的時間變得很緊張,大量的碎片化時間充斥著我們的日常“上下班的路上,等車的時間,在洗手間的時間……”有多少人愿意拿這些時間來讀一本真正的好書呢。
關于好書的定義,大概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理解。甚至很多人會認為,講故事的就不是好書。但反觀中國的名著,《紅樓夢》《西游記》等,不都是在塑造一個完整的故事么?這些難道不能稱之為好書么?其實我認為,不管是古典名著也好,流量文學也好,能夠直擊人心引起共鳴的書,讓人讀后還忍不住回味咂摸的書都是好書。
我周圍太多的人,也在寫一些文字,但他們寫的是劉同,是大冰。或許大冰他們的本心只是因為想寫,想讓自己的故事感染更多的人。但現實是,很多人所謂的寫作是帶著很強的功利的,為了流量,為了粉絲,為了轉化量。但這樣,會不會偏離了寫作的伊始?寫字,是因為想寫,是因為內心有想要傾訴的欲望。從開始的想寫,到要寫,再后來變成了為了寫而寫。想著,你后來寫的文字真的是你想寫的么?會不會,偏離了你開始寫作的本心?
寫作是一件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更難的,是遵從自己的內心寫作。我們開始寫作的時候,大概都會帶有一個方向性。很多人寫著寫著,就偏了,覺得那個方向并不是那么好寫,然后就去轉型去寫一些隨筆或散文類的文章了。其實,如果想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就只能朝著這個你所擅長的領域去寫作。比如你愛吃,就寫關于美食的文章,寫寫做菜的方法;你喜歡旅行,就寫游記,寫寫每個地方的美景;只有朝著某個縱深領域去寫作,才能真正寫出好的作品。
寫作最難的就是堅持下去,或許支撐你努力的起點是上簡書首頁,公眾號10w+的閱讀量,粉絲的贊賞,或者,成為簡書的簽約作者。不得不承認,這些很誘人。以我本身為例,我入駐簡書號不久,在簡書寫了3w+的文字,眼看著粉絲一個個在上漲,這種感覺會很讓人開心。我曾有一篇文章被推上首頁,那晚我興奮地幾乎無眠,覺得自己被認同了。那晚,有一種叫做“興奮感”的多巴胺在我腦中傳遞。這些,雖不是寫作的目的,卻是你前行路上刺激你前行的獎勵。
寫作是一件簡單的事,因為文字是你內心的映射,把自己內心想要說的以文字的方式呈現出來就好了。
寫作是一件很難的事,因為除了需要你有豐富的閱讀量,還要你有豐富的人生經歷。
就像大冰一樣,我不否認他的文字是流量文學,但我同樣喜歡他的文字。因為他的文字往往能夠直擊人心,有很多人,因為讀過他的文字而改變了當下的人生,這是偉大的,也是文字的魅力所在。大冰有著豐富的人生經歷,作為最早的藏飄一族,他有著太多常人沒有經歷過的過去,所以他可以寫得出這樣的文字,文字是他過去人生的沉淀。
我常常寫著寫著,以為沒有其它思考和想法了,筆頭又莫名其妙地長出新的句子,像柳暗花明又一村那樣,像發現了新大陸那樣。別小看寫作的“寫下來”這個動作。
人類的理性思維是其于語言文字和符號的,沒有這些,任何邏輯推理與判斷無法進行,所以不寫下來,難以有效思考。加上大腦內存有限,只在腦子里想是凌亂的,像散落一地的珍珠,拾起來很難。
所以,如果你沒有動筆,永遠也不會知道自己,想的有這么多,這么的復雜,還能變成一篇完整的文字。
直到你白了頭發,銀了雙鬢,寫作還是那么年輕,清新的臉龐上不會被時間之刀雕刻皺紋,因為有穿越千年亙古,穿透歲月篇章的魂靈。
這正寫作最振奮人心、最值得眷戀的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