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老師在群里通知,每人準備一本珠算本,一本計算本,并畫出了線條樣式,供家長們比著買。
一邊習慣性打開淘寶,一邊算著日子,店家周五或周六發貨,如果要保證周日能收到,必須選擇發貨地近一點的,最好是北京。
有針對性地搜出了北京的文具賣家,點開幾個銷量高的看了一下,最少5本起賣,一般都是10本起,只是5本的價格比較高一些,一次性買10本會更便宜。5本的7塊5左右,10本的10塊左右,包郵。其實主要是郵費,本子本身成本很低的,除去郵費,一個本子還不到5毛錢。
買10本更劃算一些,但我只想買5本的,準備地說,我只想買一本。因為,家里的本子已經太多了。從幼兒園到小學,每次買本子,每個種類至少10本,多的有20本的。當初是想著反正這幾年要一直用,20本也用得上。多買多實惠嘛,那就一次性多買點。
但后來發現,老師們都會讓買特定樣式的本子,提前準備的,未必符合要求。而且,其實本子的消耗量沒那么大,一學期有一本、兩本就夠學校用的了,在家的時候,根本不用正式的作業本,又大又方便的A4紙、草稿紙,更適合在家里隨便寫寫畫畫。
打開文具柜,高高兩摞本子,新的舊的,大的小的,估計有上百本了。這個庫存下,不能再輕易地大量添置了。因為近幾個月的斷舍離行動,我已經逐漸在實踐只過必要的生活,只買必要的物品。
先看看能不能用現有物品解決問題吧。珠算本,家里是肯定沒有的,以前沒買過這種的,但根據經驗,這種配合階段性學習的本子,有一本就夠了,以后基本用不著了。計算本,沒買過,但看樣式經典又熟悉,翻了翻庫存的一種算術本,嗯,符合要求,不用買新的了。
珠算本,買5本吧,我一邊準備下單,一邊心里暗想,又要多幾本長期閑置的本子了。
但在劃拉著手機的時候,又突然想到,網上不方便一本一本地買,可以到實體文具店里去買啊。完全忘了這回事了,慣性網購了,而且,在網絡購物的沖擊下,現在常見的街邊小店,多是一些果蔬便利店,飯館之類的。
其實,就在小學學校對面的街角,就有一家文具店啊,舊舊的招聘和門臉兒,看起來有些年頭了。我每天去接孩子,怎么就沒想過進去看一看,從那里買點什么呢。
即使那里沒貨,或者因為其它什么原因沒買到,再到網上下單也不遲啊。
接孩子時,趕在放學前,先到文具店去看了看,啊,各種各樣的本子、筆等應有盡有,一排排的老式貨架前,三三兩兩的孩子們挑選著自己心儀的文具。
這場景,竟然讓我一陣激動,感覺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學生時代,那時,我喜歡逛文具店,一排排地看過去,看著那些嶄新的文具,想象著擁有它們的景象,充滿渴望和歡喜。只不過,那時不是尋找最喜歡的東西,而是要根據有限的預算,選擇價格最合適的。
在店員的指引下,我很快找到了珠算本,一本,兩本,想買幾本都可以。我輕松、愉快地拿了一本去結賬,一本,一塊錢。接著,一個小姑娘拿著一支筆芯來結賬。真好,需要一個本子就買一個,需要一支筆芯就買一支,不怕一下子買到很多不好用的,不用囤積物品。
那時,到處都是商店,再小的東西也可以買一件。原來,現在,我們也可以一次只買一件。
走出文具店,回到學校門口等孩子,一個媽媽帶著一個小女孩從我身邊走過,走向文具店的方向,只聽她正在向女孩確認,要勾線筆是吧,走,我們去買一支。
剛剛在家查看文具柜里的本子時,我也順便看了其它文具的情況,下單買的,加上商家贈送的,紅領巾好幾條,橡皮有十幾塊,鉛筆還有兩大筒,勾線筆也有十幾支。
看著小女孩蹦蹦跳跳地走向文具店,忽然覺得,一個人的學生時代,如果沒有在商店,在貨架前,為自己親手挑選一支喜愛的筆,一張心儀的貼畫的經歷,會不會也是一種缺憾呢?
那么,下次,帶著孩子一起來逛逛文具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