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記:在生活中,每天都有許許多多的小事發(fā)生,你是否留意過,思考過?還是讓它風輕云淡地從你身邊溜走了,什么都不曾留下。我想記錄一下這些微不足道的事,通過點點滴滴地思考,讓我們從生活中反思精進,一起成長!
? ? 周五孩子放學回來,說需要買一本英語筆記本,積累英語單詞用的。這件事,幾天前在班級群里,老師已經通知過了,并發(fā)了一張英語積累本的圖片,說可以在網上購買。當時,我在網上搜索了一下,沒找到一模一樣的,就擱置了這件事。當時想,說不定家委會會統(tǒng)一購買的。到周末了,也沒見班級群里討論這事,于是,決定周末上午到文具店里去幫孩子買英語積累本。考慮學校老師通知的,最有可能買到的地方就是學校門口的那個較大的文具店。考慮到要利用一切機會運動健身,就步行去,半個小時的路程,到了文具店,沒找到類似的,就又步行20分鐘到另一個更大的文具店,仍然沒找到類似的。就想這樣不是辦法,于是打電話給妻子,讓她在班級群里問問,在哪里能買得到。妻子不想做,讓我自己問。于是我在班級群里發(fā)了一個詢問的消息,馬上就有家長說在網上已經買了,并發(fā)了一個鏈接。我打開一看,幾天后才能發(fā)貨,下周一孩子根本用不上,就決定先在文具店買了一本差不多的,然后再在網上下單。準備下單時看到那個家長說買的本子,還多余了一個,于是馬上聯系他給我留著,周一時。步行回家,已過了午飯時間。上午為了給孩子買一個英語積累本用了2個多小時。回家后,妻子和孩子見到我買的英語積累本,說不是這樣的,是要很小的手拿方便的那種,孩子還說在學校內的小商店里有賣的。
?
?
一件生活小事,其實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 ? 反思一:全面了解真實需求。
? ? 在準備買之前,應該詳細了解一下孩子到底想要的是哪種本,尺寸大小、樣式外觀、厚薄程度。起初老師發(fā)了一張圖片,只是大致看了一下,并沒有參照物,也沒標明尺寸。自己只是憑借經驗猜的,有點想當然了。
? ? 在工作中,也是同樣的道理。不詳細了解客戶的真實需求,也許你辛辛苦苦忙了很久,做出的產品根本不是客戶想要的東西。不詳細了解老板交代的任務,忙活了半天,也只有苦勞沒有功勞。
? ? 反思二:主動一點勝過埋頭苦干。
? ? 在準備買之前,應該詳細問問孩子詳細情況,其實孩子是可以自己在學校內買的,只需要給孩子錢就行了。或者一開始就在班級群里問一下,有買多的家長分過來一本就行了。又或者在班級群里建議家委會統(tǒng)一購買。結果都不需要讓自己忙活一上午,還沒買到理想的本子。
? ? 主動一點勝過埋頭苦干,在這件事情上體現比較明顯。本來只是需要張口一問就能辦好的事,卻為之浪費了大把時間。也許是有求人不如求己的思想作怪。
? ? 在實際工作中,遇到事情或承擔任務時,在開干之前也最好先思考一下,有沒有外力可借,也許對別人來說很輕松很熟悉呢。
? ? 反思三:家庭環(huán)境的主內、主外及孩子的自立自強問題
? ? 之所以在老師通知后沒有馬上完成此事,有夫妻倆相互依靠的原因,也有想依靠家委會的原因。我們夫妻倆都不太善于交際,很少在班級群里主動發(fā)言。結果此次購買英語本,家委會沒有統(tǒng)一購買,等靠失敗。看來,我們夫妻需要積極溝通,雖不能一概而論明確哪位主內哪位主外,但對于某件事情還是要提前說好交給誰完成。另外,孩子也沒養(yǎng)成自立自強的習慣,老師通知什么,只是傳達一下,沒有主動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 ? 引申一下, 對于一個團隊或集體,的確需要明確分工,人人都有惰性,沒有明確負責人也就人人不負責。
? ? 反思四:你想表達的和別人理解的并不一樣
? 孩子說要買一個英語積累本,簡單說了一下大概是什么樣的,可我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買確實錯的。
? 這樣的事情在工作和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雙方都有責任。表達的人不夠清楚,理解的人想當然,缺乏相互的溝通交流。當然也有雙方閱歷、認知的不同。
原創(chuàng)不易,轉載請注明出處。若您喜歡,請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