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每個民族都有獨特的智慧,每個民族都有曾經的輝煌,都會有自己引以為榮的黃金時代。春秋戰國,就是我們輝煌的時代;諸子百家,就是我們智慧的結晶;而先秦諸子的百家爭鳴,則是我們民族歷史上的華彩樂章。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是中國文化的“軸心時代”,奠定了以后中國文化發展的基礎,決定其發展方向。
百家爭鳴是指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和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時期知識分子中不同學派的涌現及各流派爭若斗艷的局面。所謂“諸子百家”其實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陰陽家、雜家、縱橫家和兵家等等。“百家爭鳴”反映了當時社會激烈和復雜的政治斗爭,特別是新興地主階級和沒落奴隸主之間的階級斗爭。這個時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個時代文化的基礎,對中國當代文化有著非常深刻的影響。
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輝煌,最根本的是由于社會大變革時代為各個階級、集團的思想家們發表自己的主張,進行“百家爭鳴”提供了歷史舞臺,同時,它也有賴于多種因素的契合。第一,新興地主階級與傳統奴隸主階級對抗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百家爭鳴,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由奴隸制社會發展到封建社會的國家。新興地主階級的代表們積極地進行變法運動,奴隸主階級也無奈的要應對這一局面,而他們此時都急切需要學論上的準備和思想上的支持,更需要一些學者做他們的顧問,為他們出謀劃策,最大程度上維護各自階級的利益。這一時期,代表各階層的不同思想學說涌起。第二,各諸侯國的對峙是造成“百家爭鳴”的重要因素。天下紛擾各國皆謀求富國強兵之策,社會的變革促使文化走向民間,游說之士面對劇烈動蕩的社會,莫不以匡君救世為己任,紛紛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張,做到了思想上的大解放。第三,激烈的兼并戰爭,提供了文化重組的機會。第四,競相爭霸的諸侯列國,尚未建立一統的觀念形態。第五,宮廷文化官員紛紛走向下層或轉移列國,直接推動私家學者集團新起。
儒家思想,是先秦諸子百家學說之一,儒家思想也稱為儒教或儒學,由孔子創立,后來以此為基礎逐漸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體系,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核,也是維護封建君主專制統治。它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 儒家學派對中國, 東亞乃至全世界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儒家在先秦時期和諸子地位平等,在秦始皇時"焚書坑儒"受到重創, 在漢武帝為維護專制統治"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施思想統一后興起。
儒家學派以“仁”為學說核心,以中庸辯證為思想方法,以“禮”為行為規范。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學派的兩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發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張實行“仁政”進一步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思想。在倫理觀上,孟子主張“性本善”,認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荀子也主張統治者施政用“仁義”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的著名論斷,強調人民群眾的力量巨大。荀子提出“人之性惡”以為人生來本性是惡的,強調用禮樂來規范人的行為,使人向善。孟子,荀子對儒家思想加以總結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學派的積極合理成分,使儒學體系更加完整。
老莊,是老子和莊子的并稱,借而代指道家學說,道家主張“清靜無為”、“順應天道”、“逍遙齊物”等思想。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認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統治宇宙中一切運動的法則,道家崇尚自然高遠,鄙棄狹隘功利主義,而常常走向極端,主張絕對虛無,反對一切作為 。道家自從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意見后,便成為非主流思想。 雖然道家并未被官方采納,但繼續在中國古代思想的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道家思想是中國最為重要也是最有影響力的哲學思想之一。
法家是先秦代表新興地主階級激進派利益的學派,代表人物有李悝、商鞅、韓非子等。他們都是一批主張“變法”的政治改革家和思想家。他們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極力輔佐一些國君進行社會政治、經濟改革,并從某些方面為維護地主階級統治提供了理論、原則和方法。法家學派在政治上、理論上,一般說來都是主張變法革新,要求加強君權,提倡以“法治”代替“禮治”,積極發展封建經濟,鼓勵“耕戰”,力求做到“富國強兵”,以達到加強和鞏固地主階級專政的目的,其中杰出的思想代表人物是商鞅和韓非子。
墨家哲學代表人物即為墨子,其重要思想觀點包括在下列內容之中:兼愛、非攻、天志、明鬼、尚同、尚賢、非命、非樂、節用、節葬。充分反映出其素樸的自然宗教觀,并把一切政治的,社會的,道德倫理的各方面思想完全以宗教性的面紗加以合理化。 墨子的思想在戰國時代十分盛行,門人弟子遍布天下,影響層面很大。但在墨子死后,墨氏思想與主政者的權力利益有所抵觸,受到政治勢力的排擠,并且遭遇其他學派的嚴格挑戰,在漢武帝獨尊儒術以后,墨學便失去了學術上的傳承。
在中國思想史上,春秋戰國無疑是一個虎氣騰騰的時代。其后兩千多年,無論是在文化還是思想方面,都不曾超越那時的輝煌。春秋戰國時代,正是中國封建文化的發祥期,這一時期的思想文化便奠定了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基礎。尤其是在思想、文化領域內產生的諸子百家學說,對中華民族幾千年燦爛文化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為千秋萬代留下了極其寶貴的財富,為人類文化做出了極其巨大的貢獻。
諸子百家的許多思想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啟示。如儒家的“仁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家的辯證法;墨家的科學思想;法家的唯物思想等,在今天依然閃爍光芒。我們可以、也應該鑒借儒家的剛健有為精神,來激勵自己發憤圖強;鑒借儒家的公忠為國精神,來培育自己的愛國情懷;鑒借儒家的氣節觀念,來培育自己的自尊、自強的獨立人格;也鑒借墨家的"兼愛"、"尚賢"、"節用";道家的“道法自然”;法家的"廢私立公",等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