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先說個身邊發生的事情吧。我一個朋友,也算是個女強人了吧,事業上特別成功,邏輯條理都很清晰,領導布置的任務總是能輕松完成。家庭上,也算是幸福美滿,三十歲出頭結婚,老公和她門當戶對,如今兒子已經四歲半了。
可她最近添了個煩惱,不為別的事,就為她那寶貝兒子。
她兒子特別貪玩,每次吃飯都不能老老實實坐下來,總是等著我朋友喂。他經常是手里玩著玩具,或者眼睛盯著電視,然后就等著朋友喂一勺飯菜。朋友幾次都想讓兒子自己吃飯,可每次都敗下陣來。
好不容易有一回,兒子自己拿起了筷子,可他磨磨蹭蹭不說,還弄得衣服上、臉蛋上全都是菜湯。朋友實在看不下去,只好一把奪過筷子,又開始喂了起來。
都說父母越「懶」,孩子的能力就會越強。在鍛煉孩子自己吃飯這件事上,確實很有道理。
我那個朋友,什么都不放心讓孩子自己做,就連吃飯這件事,也不肯耐心等待孩子自己去吃,到頭來孩子只能什么事情都依賴父母。
2
朋友的煩惱讓我想起了幾周前的某天,我去宜家閑逛,在宜家餐廳里面看到的一個場景。
那天我逛累了,剛好是午飯時分,宜家餐廳開始排起了長龍。選好自己的午餐后,我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張空桌子,坐了下來。
這時候,來了一對母女。母親手里拎著宜家專用的黃色大袋子,里面塞滿了采購的東西,對比她并不高大的身材,我簡直能想象出她有多吃力了。女兒看上去也就三、四歲,長得乖巧可愛,手里還幫她媽媽提了一小袋東西。
母親很有禮貌地問過我這張桌子剩余的三個座位是否有人后,把黃色袋子放在其中一個座位上,拜托我幫忙看下袋子,隨后便帶著女兒去選購食品了。
過了大概十幾分鐘吧,母女倆回來了。母親先是謝過我,然后和女兒坐了下來。短短十幾分鐘的兩次對話,卻讓我感覺很舒服。
那位母親自己買了一份意大利肉醬面,給女兒買了一份兒童餐。母親拿出兩張濕紙巾,和女兒一人一張先擦擦手,一看就是很有教養的樣子。然后,女兒自己拿起了筷子,安靜地吃了起來。既不吵鬧著讓媽媽喂,也不邊吃飯邊玩剛買的毛絨玩具。
我開始和她搭訕。我問那位母親,你家閨女幾歲啦。母親說,三歲半了。隨后我一臉羨慕地對她說,能有這么乖巧的閨女可真是有福氣啊。
聽母親說,從她女兒一歲多點兒的時候,她就盡量讓女兒自己吃飯,不管她女兒吃的多慢,也不管她女兒是不是把飯菜弄得滿地都是,衣服弄得臟兮兮,她都不會干涉,還經常會鼓勵女兒自己吃。
其實,寶寶一歲多的時候,就會對吃飯這件事情感興趣。這時候,家長應該多鼓勵孩子,讓孩子自己吃飯,而不是害怕孩子「弄得滿地都是」,或者自我安慰「孩子還太小,等大一點兒再自己吃」。
3
我還有個朋友,家里條件不錯,她老公是做生意的,經常滿世界飛,和各國友人談生意,于是,我那個朋友總是自己在家。
朋友不太會做飯,老公一出差,她就點外賣。有時候一犯懶,自己糊弄一下就過去了。
后來她有了兒子,對兒子特別溺愛。可能是覺得兒子從小缺少父愛,自己就要多給他些母愛。每次我和她一起逛街,她滿腦子都是兒子,一路拉著我去逛童裝店,每次出來都會拎著好幾個大袋子童裝回家。
除了愛給兒子買衣服,她還喜歡給兒子買零食。什么巧克力、糖果,總之,市面上賣的零食我差不多都在他們家見過。
她老公經常滿世界出差,每次臨走前,她都會讓老公從國外帶點好吃的給兒子。
按說她和她老公兩人都是偏瘦的體型,可她兒子長得白白胖胖,這也就不奇怪了。
有那么兩三回,我去她家玩,發現每次一到吃飯的時候,她兒子吃個兩口,就會跑去玩別的。朋友也是無可奈何,只好硬把兒子抱在腿上,一口一口給他喂。現在她兒子已經四歲了,可還是每頓飯都要人喂。
4
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吃飯的問題上,家長應該積極去引導。比方說,到了該吃飯的時候,多鼓勵孩子自己去吃,給孩子多一點兒耐心,無論孩子花多長時間吃飯,都不要催促,更不要因為希望孩子快點兒吃完,就一把奪過孩子的筷子或勺子來為他。
另外,家長應該嚴格控制孩子吃零食的量,絕對不能因為怕孩子吃不飽飯而給孩子買過多的零食,這樣等于是在扼殺孩子吃飯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