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就是一群烏合之眾,一團蜉蝣蚊蟲。我們成群地思維,我們成對地游走。群隊具有自我毀滅的基因。一顆炸彈是絕對不夠的。技術的鼓點,這就是那些賢人策劃戰爭的地方。因為這時候內傾就出現了。德日進神父明白這一點,即歐米伽點。”
我自以為,若給慢節奏取一個名,那應名為孤獨。而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里,人們一直在尋找慢節奏的生活,但卻一直求而不得,原因無非是懼怕孤獨。
《歐米伽點》通過分別講述無名的電影工作者獨自一人在博物館展廳觀看每秒兩幀的無聲電影和政府高層的戰爭顧問遠離城市到大沙漠中隱居的兩個故事,來思考時間及自我,還有現實之外的真實。
而這看在我眼里,無非就是教人獨處。
“真實的生活開始于我們獨處之時,獨自思考、獨自感受、沉迷于回憶之中,有如夢境中清醒著,經歷著那些極其瑣碎的細微時刻。”
也許是現在的時代太快了,我們忙著擠公交地鐵,忙著交際合群,忙著這忙著那。生活中所有的時間都花費在了三三兩兩來回奔波之中。留給我們自己的時間或許就只有在睡夢里面。
小說在講述觀看影片不僅允許人全神貫注,而且還依賴于這樣的全神貫注。說道可看的東西越少,看得越專注,看到的也就越多。
然而現實生活中的我們,恐怕難以全神貫注的做一件事。我們的精力總會被五花八門的新鮮事物分散過去。從黑白電視到液晶顯示器,從大哥大到智能手機,從市場趕集到網上淘寶。我們的生活從單一到復雜。
時代是在進步,我們本是獨立的個體卻好像漸漸缺少獨處的勇氣,我們害怕孤獨,害怕融不進色彩繽紛世界,于是開始成群結隊。
我也曾害怕自己與人流脫軌,刻意的進入多人的圈子中。然而片刻的歡笑過后便是滿滿的空虛襲來,不知道自己所求什么。于是開始尋找自己的滿足感。
一本書,一個人,一段時間。內心空虛時最好就是看書,知識會讓人滿足。恰好此時我正需要,它剛好出現。解決孤獨與時間的難題。
一個人的時候,總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在靜靜的閱讀過后,正好慢慢可以省視自己的內心。關于合群的糾結,關于懼怕孤獨的思緒,關于敢想卻沒付諸行動計劃……
一群人宅在宿舍的煲劇跟一個人的圖書館。兩相比較,關于熱鬧與孤獨有時候也會讓人難以抉擇。但只要先踏出第一步,后面的步伐也就自然而然。
在想到了就馬上去干,雖然干了不一定是全對的,但不干卻永遠一事無成。一旦認準了,就該當機立斷,不做語言的巨人,行動的侏儒。
想起看過的一段話:孤獨也是力量,是靈魂悸動后的慎重,是情感喧囂后的緘默,是剔除浮躁后的寧靜,是拒絕平庸后的坎坷,是拋棄淺薄后的深刻,是不再徘徊后的平庸。
有時候獨處是美的,它會讓成群地思維會漸漸消散,將內心的目標慢慢涌現。
獨處的魅力就在于戰勝了內心的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