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序:這是我停筆1年零5個月之后寫下的第一篇文字。練筆。很長一段時間里,與其說我忙于生計,不如說,我一直在思考。在雜志主編日趨微弱的催稿聲中(后來干脆不理我),一邊糊口一邊思考。感謝YFan,向我推薦了這個有趣的地方。正如標題,這是一切的開始,我又回來了。
首先,這篇文章僅僅是個開始,沒有別的意味,但對我而言卻分外的重要。這個集子的名字叫《當我談做花時,我談些什么》。一眼就明了,這是抄襲了誰的哪本書。沒錯,我在向村上春樹先生致敬。
曾經為了參加TN3而連夜趕制過一部中篇小說,名叫《世上的另一個我》。那是我第一次借用一部小說來向心中的神般存在的某個人致敬。在那部小說里,我批判了三島由紀夫,說他是個極端的詭異的瘋子。同時我高度褒獎了村上春樹,我說,他的文字淡薄之中卻包容了整個宇宙。
村上春樹熱愛貓,熱愛跑步,熱愛美食,熱愛爵士樂,熱愛黑膠唱片。我經常與此做分析比較,是我看了村上春樹的文字之后才開始熱愛貓,熱愛跑步,熱愛美食,熱愛爵士樂,熱愛黑膠唱片?還是我本亦如此?一定不是后者。
村上春樹的作品里,最熱愛的當屬《海邊的卡夫卡》。那個堅強的永遠的14歲少年,在我心中留下了太深邃的輪廓。獨自一人離開家庭,踏入陌生的廣袤而危險的成年人世界,等待他的將是什么呢?少年又將由何種力量而帶到哪里去?遇見什么樣的人?與其說這是一個少年的冒險,不如說,這是人生的必經體驗,所謂成長便是如此。
村上春樹的作品一直沒有脫離?成長?這個主題。記得林少華先生在一篇譯序中說,村上看上去,永遠都像個大男孩。穿休閑襯衫,踏網球鞋,笑起來靦腆得很。因為常年堅持跑步鍛煉,身體相當結實年輕,完全沒有疲憊感,更沒有贅肉。我喜歡這樣的村上先生,他自己說,當作家最重要的是擁有一個好身體,和一顆年輕的心。
2009年,村上春樹發表了《1Q84》。驚為天人的作品,一口氣讀完,有魂魄出竅之感。于是我更加癡迷他。也記住了雅納切克的小交響曲。
如今,我在工作的時候總是會聽上一段村上春樹推薦的爵士樂。我買了唱機,開始收集黑膠唱片。我還有一只可愛又任性的母貓。有空時會去跑步。“想要成為職業作家,首先要有一個好身體。”當然,我還記得這句話。
《當我談做花時,我談些什么》就是這樣的一個集子。向偶像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