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想問一問大家:你們相信可以速成嗎?如果你們心里想的是當然可以,那我就要潑冷水了:還是放棄吧。因為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大部分時候通往成功之路沒有捷徑。既然這樣,那我今天為什么還要討論“速成”這個話題呢?
在正式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說一說自己學習思維導圖的經歷。在我上大學的時候,因為是醫學專業,學習任務很重,大學5年都被稱為是“后高三時代”。我經常感到自己學習效率很低,不能短時間內讀很多專業書籍,為此感到十分苦惱。這時候實習醫院的主任向我介紹了思維導圖這一工具,據說可以幫助高效學習。于是我開始自學。
一開始我興致很高,覺得立馬就能掌握一個高效學習的工具了。但其實我一張完整的導圖也畫不出來。不是紙張太小,畫不下全部內容;就是無法很好的分類,布局不合理;或者無法精確的提煉關鍵詞,無法準確的展現書中的重點。總之,我不太會使用思維導圖這個工具。我想剛開始學思維導圖的小伙伴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
當學姐們都能把思維導圖運用在中醫藥教學當中,作為課題的時候,而我甚至都不算入門。怎么辦呢?于是我買了思維導圖創始人東尼博贊先生的全套系列書籍來學習。令人失望的是,雖然我看了書,相關理論知識豐富了,但是之前的問題依舊存在,而且繪制思維導圖又耗費時間,加重了我學習的焦慮感。于是越想越沮喪,我暫時放棄了學習思維導圖的想法。
如今的我可以很熟練完成一張看起來挺不錯的思維導圖。有時候在課程結束后不久就能完成一張,速度很快,令同班同學吃驚。這是怎樣做到的呢?這就要引出今天真正的話題:雖然“速成”不太可能,但是“快速入門”是可以做到的。
那我是怎么做到快速入門的呢?再經歷一次失敗以后,我決定再給自己一次機會,報了一個朋友推薦的思維導圖網課。在一個月的學習過程中,我一節課都沒落下,跟著老師一步一步的學習,從簡單的自我介紹開始,終于畫出了自己人生當中的第一張思維導圖。
一個月的入門過程,算快嗎?比起之前我用了好幾年的時間,先后幾次嘗試自學的經歷,一個月的時間,我已經感到很滿意了。重新審視自己從想要學到熟練掌握這個過程,我發現,長期以來阻攔我入門的只有一件事:我居然以為自己能一上來就能做的很好!
當然這是不可能的。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這一“速成”想法阻礙了我入門。不管學習也好,工作也罷,剛開始的時候,都是生疏的,是速度緩慢的。因而一開始不必因為不完美而糾結。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在掌握了老師介紹的相關基礎知識,繪制方法和學習秘訣以后,剩下的就是盡快開始行動了。不開始行動,知識就不是知識,只是信息。接受并理解自己的不熟練,嘗試找到入門和改進的方法,再反復練習,不斷重復改進、練習這個循環。這是我學習的過程。關鍵在于,一是盡快開始反復練習和改進,二是盡快達到熟練。
在入門以后,我就把注意力專注在改進之上。一開始,我的思維導圖還是有不少問題的,中心主題畫的過小,線條不流暢,關鍵詞不恰當等等。但是通過老師和助教們的指點,我慢慢的改正了毛病,導圖越畫越多,速度也越畫越快。
所以,一個適合自己的學習共同體是最好的成長環境。如果沒有老師和助教的及時反饋,我完成思維導圖作業的積極性也不會很高。所以尋找或建立學習共同體是我們快速入門并保持成長率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這樣就可以了嗎?一開始練習時的笨拙引起的挫敗感,懶惰,外在的誘惑都是攔路石。因為這種負面情緒就要停止嗎?我怎樣能做到長期持續的呢?
同樣的事情,不同的人賦予的意義是不一樣的,同一個事情在不同階段能夠賦予的意義也是不同的。所以,想要長期持續,就要找到這件事當下對自己最重要的意義,并且把他轉化到每天的任務上。這樣才有可能讓自己不停地去做這件事。
在這里我沒有用“堅持”一詞,取而代之的是“長期持續”,因為提到堅持,大部分人都伴有痛苦、抵觸、厭煩等不良情緒。而這些不良情緒會阻礙我們快速入門和進步。就像我學習思維導圖,沮喪的挫敗感讓我暫時放棄了繼續學習的動力。我想很多人都有類似的體驗,因為害怕就放棄,因為小誘惑停止學習。所以就像阿秋介紹的及時發現并叫停不良情緒是幫助自己提高學習效率的好方法。
現在是互聯網時代,我們的學習途徑有很多,書本,各種線下線上課程,各類APP和社群。但是,是不是很多小伙伴都是嘗試了一種又一種的學習方式,但始終沒有真正掌握這項技能呢。所以不開始行動,一切都是零。不要在尋找方法上花費太多的精力,而低估了學習任何一項技能所需要的重復次數。美國暢銷書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里提出的“一萬小時定律”以及去年的暢銷書《刻意練習》其實都在強調重復練習的重要性。
李笑來在《把時間當做朋友》的開篇提到一個例子令我印象深刻。他在新東方教學的時候,一個準備托福考試的學生問他:如果把作文書中的范文都背下來,到考場上照寫一篇,會不會遭受雷同的判罰呢?答案顯而易見。但是,這樣的行為算是勤奮還是懶惰呢?他可以“勤奮”的背下一整本作文書,而又“懶惰”的不愿意嘗試通過練習寫出自己的作文。這一點,我感同身受。我們都有備考的經歷。實際上有時候我們終日在尋找捷徑,美其名曰“提高效率”,實際上卻想著“最好不費吹灰之力”達到目的。但是掌握再多的學習方法,不實踐一切都是虛無。
當你打倒自己情緒怪獸的時候,你就能夠專注。從而你會發現,在你沒察覺的時候,時間已經飛速流逝了。所以,事實上專注是你擺脫不擅長,“盡快度過反復練習這個過程”的主要方法。正如隨著課程一節一節的結束,我畫思維導圖的速度越來越快。而作業不斷的被老師作為案例放在后面的課程回顧里。同時也增加了我的自信心,提高了學習的專注力和效率。
回顧我的思維導圖之旅,可以發現是否入門和學習時間的長短沒有直接關系,但是掌握了適合自己的方法,就可以迅速入門,而且快速成長。重復練習,不斷改進,可以拉近與別人的距離,甚至跨越和別人的鴻溝。我們需要的,是嘗試選擇阻力最小的路途,而不是最簡單的路途。
我感到很幸運地是,因為這次快速學習的經歷,我體驗到了人生當中第一次從生疏到熟練,從恐懼到適應這一“練熟”的過程。有了第一次就能有第二次,于是我覺得再去學習其他技能就不那么困難了,也就是消除了我對學習的恐懼。
我的分享在這里就要告一段落了,希望通過我的分享,各位小伙伴們能有所收獲,找到自己的學習模式,掌握更多維度的技能,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