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愿
《白頭吟》
皚如山上雪,皎若云間月。
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
今日斗酒會,明旦溝水頭。
躞蹀御溝上,溝水東西流。
凄凄復凄凄,嫁娶不須啼。
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竹竿何裊裊,魚尾何簁簁!
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
自古以來多少才子佳人為了愛情茶飯不思,坐立難安,要怎樣才知道茫茫人海中,你的另一半遺失在哪里?要怎樣才能穿越過那些有的沒的的人和TA相遇?要怎樣才能確定拋開錢、房、車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TA還是你要找的那個人?我曾經一度以為,我現在這么丟三落四的,就是因為記憶在上輩子跟著那個人走了
——嗯,不好意思,走神了,一不小心又煽情了。總之,電影里總是可以看到美好的相遇,和那些好不容易相遇了,又錯過,等到八九年后還能再遇彼此,再在一起。可是現實生活中呢,現實我們還能否輕易相遇,最重要的是相遇以后呢?
看過電視的人,一定會熟悉這樣的場景:一對情侶被迫分開的時候,往往拿個什么玉佩之類的東西劈成兩半,若干年后,他們再次相見,顫顫巍巍的拿出當初的信物,兩塊玉佩嚴絲合縫的會在一起,淚水瞬間而下,擁抱、親吻、旋轉、頭暈。。。。。誒,從此,他們就過著幸福的生活了。
可是,隨著年歲的增長,我們早已洞悉了事情的真相,沒有人真的可以從此就幸福快樂的生活下去,即使是在童話里。兩個人之間能像掰開的兩塊玉佩,完美無差的配合在一起的,少之又少,有時候,你連你自己都會厭煩,更不用說會厭煩他人。那些所有符合我們想象的,看著總是很美好人和事,要么是“得不到的總是最好的”的自虐,要么則是因為那些東西離我們很遠,遠到不曾帶給我們深刻的情感,不曾勾引起我們的喜怒哀樂,更遑論會為它深切的痛。
所以愛情這件大事,不僅在于世間的兩個人能夠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彼此,更難的是怎樣在以后的生活中應對朝夕相處,應對細水流長。像找到另一塊玉佩一樣的完美情人的概率真的比重頭獎還要難,我等俗人怕是沒有這個運氣的,所以“磨合”還是塵世中紅男綠女的必修課程。有個朋友說,所謂的磨合,其實就是削去自己的棱角,放下自己的原則向對方妥協,在包容的過程中失掉自我。我覺得這有點像兩只相愛的刺猬,因為身上有刺,它們不能靠得太近,為了能在嚴寒的世界里互相取暖,只有一根根將自己的刺拔掉,才能擁抱彼此,可是沒了刺它們還能叫刺猬嗎?
好吧,我承認我也被攪糊涂了。兩個人之間的遷就,也許一次兩次的還OK,但是時間長了,可能會厭倦,可能會懷疑:為什么總是我在妥協?為什么為了你,我變得不是我?人之于刺猬的悲哀在于,我們身上的刺是抽象的,我們只會知道自己的付出,卻很少看到對方的刺其實也在減少。這個時候要么你大仁大義,為了兩個人的利益,毅然決然的選擇保留身上的刺,做回你自己;要么麻溜地拔光自己的刺,和對方一起體驗變成一只新物種后所經歷的生活樂趣,當然,你可能會因為不習慣沒有刺后的裸奔,在痛苦中死掉;也可能會因此再度發掘自己的潛能,變成更好的自己,再次證明達爾文爺爺的物種進化,適者生存。
路都是自己選的,沒有人磨刀霍霍向著你,只是在看著那個能影響你一生的人,你得想清楚,你愿意被他影響嗎?如果“yes I do”了,就別在以后的生活中再責怪你的伴侶影響你的情緒,左右你的思想了,因為你們早已是一個共同體,刺猬界已經沒有你們的容身之地,你們改變各自原來的生活軌跡,決定了在一起,就要開辟屬于你們自己的新天地。這是一件大事,我們是human being,不是盤古,一個人干不來,在合作的過程中互相依靠,互相信賴,可能我們會發現更好的自己。
最后還想感慨一下,看著身邊的人幸福,真的會身有同感,仿佛覺得自己也被幸福包圍著,希望即時時移世易,我們都還能很傻很天真的相信愛情。僅以此文獻給兩個最近在愛情的蜜淖里狗扒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