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一看到這個話題就逃避,說的就是你!不管你愿不愿意,年就在那里,不遠不近,剛好等著你。
昨天在上班閑聊,我說還有不到100天就過年了,情人節后就是除夕,話音剛落,一個女同事就驚慌失措地說:“天吶,這么快!過了年我就28了,怎么辦啊,怎么辦,怎么辦……”
我知道,觸動她的是還沒有對象這件事。每年春節就好像是一個節點,回家匯報一年的收獲與不足,更重要的是促進下一步工作:沒對象的抓緊去相親,有對象的抓緊結婚,結婚的抓緊要孩子。
作為一個資深的大齡青年,我特別能理解這種感受,我的內心也已經開始恐慌。
身邊的人結婚的結婚,有對象的有對象,就剩下我孤單影只,顯得特別落寞。成家之后,人們的重心肯定是放在家庭上了,朋友之間的聚會基本沒有了,偶爾見面談論的話題也變成了怎么賺錢養家。
難道沒對象的就不愿意找嗎?當然不是,只是不愿意將就而已。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加,人們對于事情的解決方式趨于慎重。二十左右的年紀,只要有愛情就可以忽視其它,就敢天荒地老。現在呢?會考慮家庭、收入、地域、房車等等,貌似愛情已經沒那么重要了。
我們依然相信愛情的存在,也在想方設法的找尋另一半,積極的去參加活動,想著可以來個偶遇,可是真的到現場時就退縮了,看到喜歡的人不像以前一樣,沒有顧忌,過去搭訕要聯系方式。現在多是通過別人打聽一番,那個人有沒有對象?家是哪里的?等等,了解一會就沒下文了。有時候覺得自己配不上她,或者期待遇見更好的。
好不容易見面聊了,卻發現自己不會談戀愛了!我該說什么?我該怎么做才好點?我問這個會不會不合適?糾結太多,錯過機會。
我感覺是失去了追求生活的勇氣,考慮太多反而迷失了自己。
站在家長的角度,他們催婚,我很是理解。一方面就像他們說的,想趁著他們還年輕幫著帶帶孩子,幫忙減輕一點壓力;另一方面,俗話說的好,成家立業,成家才能立業,家是幸福和快樂的來源。
仔細觀察,你會發現,有了孩子的人回家看望父母的次數比沒有孩子的要多很多。養兒才知父母恩,因為知道了做父母的辛苦,他們感同身受,所以會心生愧疚,感覺給父母再多也換不回那份付出。
今天看剽悍江湖發的墨竹的文章,其中一句話對我觸動很大:對于逼婚這件事,真的不是父母在逼我們,而是時光在逼父母。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最無私的愛,他們想用自己的一切來使兒女過的更好。因為他們愛你,所以他們催你,因為他們愛你,他們又會欲言又止。
回到我那位同事的話,她的“怎么辦”難道只是擔心自己嫁不出去嗎?她是不敢回家面對父母期望的眼神!
不管怎么樣,我們還是希望找一個人一起過一輩子,既然這樣,就不要放過任何可能的機會。就像銷售員找客戶一樣,這個不行,那就下一個,總會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