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南宋朱熹《觀書有感》
社會中萬事萬物鑒賞水平的提高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漸進過程中要耗費無數金錢和精力。對于讀書也一樣,這和我讀書之路是一樣的。總共經過了三個階段。一,可以保留。二拋棄。三絕不拋棄。這應該也可以說是一種心路歷程了。
?
一、可以保留
我走上讀書這條道路,源自于我的生活無聊。因為家里常常處于兩種狀態,時而是通宵達旦烏煙瘴氣的牌局,時而家里一個人都沒有,所以我常常陷于一種恐懼又無可適從的境地。幸好家里還是有一些書的,但是我不認識什么字啊,只能看圖畫,或者查字典,或者把能看懂的先看懂。直到我疲憊的想睡覺為止。從那個時候直到我讀到小學,通常看的是些兒童啟蒙讀物,像《格林童話》和一些圖畫書,偶爾讀一些簡單的唐詩和小說,以及其他我所能看到的圖書,對于書的好壞和其中的道理,完全是不明白的。對于書,在這個階段里,并沒有什么感覺,更談不上什么感情了。只有一點,別人借去了我的書,無論如何是一定要索回的,因為在我的心里,那是我的東西,如果不還,絕對是不甘心的。現在想想,那個階段,無論是讀書的理解水平還是思想還是十分幼稚的,但是在這樣 初級的環境里,還是打下了初步的理解基礎的。
二、拋棄
轉眼到了中學,我在讀書道路上突然跑偏了。在這個時候,百家講壇興起了起來,關于國學的書籍一時之間,滿街都是。或許是社會對于百家講壇的回應(百家即為百家爭鳴),不僅僅是國學興起了起來,同時,一些網絡玄幻,色情小說(我絕對是沒看過的)和穿越小說也浮了起來。我還清楚的記得,在各個學校的旁邊,都有租書的攤子,每天到了還書的時候,都有學校的學生嚎啕大哭(為什么?因為上課偷偷看,被老師抓住了一把撕了。所以要賠償。)。針對這兩種思潮,我不知不覺竟然買了許多劣質的圖書,種類有很多,比如各種奇怪而且亂七八糟的網絡玄幻小說,各種不知道是誰寫的連載雜志和文摘,還有許多奇怪的書籍(比如如何白手起家,智慧的背囊,其余的雜項),其余的都是些不知道是誰解析的經典讀本,很多很多,直到堆成了幾坐小山。最重要的是,我還有很多沒看完。所幸,搬了新家,原來的房子不幸被租給了一個癮君子,他幾乎把所有暫時封存在那房子里的東西都賣了,留存在那的圖書亦不能幸免。但是,至少對于他把我擱在那的書賣了,我是要感謝他的。因為他給我堅定了一個決心讓我把垃圾給處理掉,也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無論你過去花了多少錢,投入了多少經歷,用了多少感情,只要是垃圾,就應該堅決拋棄,拋棄垃圾正是給瑰寶騰地方啊。認識到了這個,我對于讀書的感悟就又進了一步。
三、絕不拋棄
那么,我們絕不拋棄的是什么?是你生命的一部分,所以別人借走的東西,被拋棄的感情,以及其他的東西,如果你能毫不在意,只是因為,他從來不是你所要保護的東西,從來沒有走進你的心里。什么書能夠融入我們的心里呢(我寫文章當然是我了,我們只是用語習慣)?第一必然是國學經典(包括很多詩經,周易,先秦諸子,唐詩,宋詞等),對于這個類型,我從初中就開始讀了,主要的書籍一般我都讀過五遍。一開始都不太懂,但是在生活的某一個時刻,我會突然發現,這不是那句話的體現嘛?而且現在我在重讀的時候,爭取不用看解釋和注解,體會其中的美感和道理。其二學術大家的研究文章和比較著名的學者文章,托改革開放的福,書店能夠有許多的研究類型的圖書。比如馮友蘭先生寫的《中國哲學簡史》這一類型。這類研究書籍是超過你自己思想許多倍的,雖然普通人不能做學問,但是讀書就是吸收有益的東西嘛。所以才寶貴啊。其三世界名著。其四佛道醫學經典。剩下的就是憑借你自己的需要選擇的圖書,比如牛津英語詞典,介紹詳細技能的書,學者散文等。這是看個人的需要來挑選和決定的。就我來說,基本的我覺得很寶貴的東西,就是這些。
書的內容是寶貴的。但是就看書來說,重內容更重形體,這樣你才能把他當作珍寶不拋棄.。形體代表的是什么?是“”版”、“裝”。版就是正版,因為盜版會出現很多問題,不僅僅是版權的問題。比如1冒名,寫的名字和內容不一,給人誤導,其二不經過校勘,常識錯誤,字錯誤,能錯的基本他都錯了。其三紙張的質量很差,多翻了幾次,放了段時間就很脆了。其四封面品味很差,設計的花里胡哨,但是給人感覺很浮夸的樣子。所以必須要保證是正版。怎么保證是正版,第一去正規書店買書,第二在網上買書,多看,多比較。第三評經驗。保證了是正版,就要看看“”裝“”了。裝就是書的衣裝啊,其實也沒什么特別需要注意的。書的刊印分為平裝和精裝,無非是精美的程度不同,看自己的經濟力量和喜好決定了,也沒有什么對錯。從此你就有了一生之中的精神食糧和珍寶了。
從我的經歷來看,最后我終于找到了適合我自己的一條道路。所以我也明白了一個道理,所有的人,都可以,也都能找得到屬于自己的讀書道路,這是讀書的旅程,難道不是心路的里程。難道不是人生的里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