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同樣是我問自己的一個問題。
近來,我參加了“請辯“的螞蟻私塾社群,有幸成為了江蘇省的班長,因此對于讀書這件事,也有點自己的想法。
讀書,真的是改變自己的唯一出路嗎?
1.
首先,你需要明白,你為什么需要“改變自己”?
如果你真的對自己做過分析,你會發現,你可能有社會上大部分普通人的通病,“無權無勢”、“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心想改變,卻不知道出路”等......
而你想改變的原因,可能也是大部分人所想的,“讓自己多點選擇的主動權”、“想在一二線城市買起房車”、“不想讓父母壓力那么大”、“不想天天混日子上班”......
2.
第一,我希望你明白,當你有“改變自己“的念頭時,你已經領先很大一部分人了。第二,我希望你明白,如果你只是有這想法,而不付諸行動,那樣的領先永遠只是概念上的。
因此,我們談談該如何改變自己?或者,我們想改變自己成什么樣子?
這里,我們從內在和外在兩個方面來剖析。
內在方面,顧名思義,你需要的是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而這一點,通過大量的讀書是最為高效快捷的。外在方面,可能我們需要的是,提高自己的收入,增強自己的自信心,針對這一點,同樣的道理,讀書是我們解決這個問題的不二法門。
3.
中國人平均下來,一年大概讀5本書。為什么量會這么少?
因為,大家都知道,讀書太累,太繁瑣。需要靜下心來,需要有空閑時間,再加上自己還懶。空閑的時間,為什么我不出去逛逛街,唱唱歌呢?為什么我不看些玄幻小說呢?為什么我要屏氣凝神的坐在書桌前,讀那些名字讀起來都費勁的書籍呢?
沒有什么辦法。人的惰性是天生的,人體的機制就是會下意識讓你做輕松的事。讀書這件事,絕對不會是件輕松的事,因此久而久之,你就會放棄。
功利性目的,會是解決人惰性的唯一出路。我一直秉承,對于人本身來說,功利性目的會督促人不斷往自己的目標前進。
所以,在你想換工作的時候,在你遇到你的低谷期的時候,在你面對未來迷茫不知所措的時候,在你拿著一點工資不知道該干嘛的時候,在你想出去旅游需要盤算經費的時候,在你打拼幾年仍然在租房的時候,在你仍然沒有女朋友的時候,在你看著周邊人發展越過越好的時候,多讀讀書吧。
4.
讀書,真的是,改變你自己唯一的出路。
因為,權勢背景由不得你、學歷背景已成過去。你所擁有的,別人都有。你沒有的,別人還有。你能比別人多的,就是不斷從書中去向成功人士取經。
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可能很長時間你都看不到效果。你發現你每個月讀3,4本書,拿的錢還是那么多;你發現,讀來讀去,時間花下去,沒改變任何東西。
對于成年人來說,我們都是功利為先的。如果,我們看不到效果,我們就會及時放棄,專向其他方法。這就是為什么網上在線授課平臺那么多,人流量流失那么嚴重。這就是為什么手機app那么多,今天你用這個,感覺體驗差了,明天立馬換一個。
我一定程度上是贊成這種做法的,現在發展太快了,我們可選擇的東西太多了,為什么要浪費那么多的時間在一個無法為自己變現的事情上?
5.
結論:讀書,無法短時間內為你變現。
這是事實。
什么叫短時間,可能是半年,可能是一年,甚至更長。你耗得起嗎?
我相信有人幾個月不斷碼字就能成為簡書簽約作者,進而可以打磨下出書,實現了變現。但相信我,大部分人是不屬于其中的。你不會明白人家天天寫幾萬個字,然后精簡成幾千個字發在平臺上的艱辛;你不會看到人家天天琢磨標題、行間距、甚至標點符號時的認真。
但我仍然要說,這并不是每個人的出路,或者這并不適用于每一個人。總有人適合快跑,也總有人適合慢跑,長跑變現與短跑變現,都是選擇。但你要知道,讀書,真的可以為你變現。
何為變現?
你工資漲了2k,好,你過去3個月讀的書沒白費;你碼字出書,稿費掙了1w,好,你這半年來讀的書,做的筆記沒有白費;你找了個知性女友,好,你天天讀書往肚子里存的墨水沒有白費;你養成了早起早睡,積極向上的生活狀態,好,這段時間來讀書的認知沒有白費。
這都是變現。
6.
讀書,一定是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你。因為這不僅是唯一可以改變出路的途徑,更是性價比最高,免費低廉的途徑。
我很慶幸,我養成了大量閱讀的習慣,雖然,我達不到那些牛人“100天50本書”,“一年365本書”的境界。但于我而言,要是我沒養成閱讀的習慣,我不會每天堅持日更碼字;我不會對文字如此敏感;我不會每個月定時當當購書。
它值得你的等待。
每個普通人其實差不多都一樣,你能選擇的東西,大家都可以。我們暫且不論去和更上一層的人競爭,因為我們缺資源、缺人脈、缺關系。我們就在普通人中,如何樹立自己的壁壘?
唯有堅持二字。
會有人告訴你,萬事要講究個“法”,讀書也是有法子的,有精讀、速讀、快讀、略讀等等方式,你該選擇哪樣?
我不想過多去談,哪種方式更好,因為每種方式都有人成功。而在那些成功人士的背后,不同的方式背后,只有堅持才是相同的。
讀書,是個長時間,無趣,還需要堅持的事。你能做到,比別人每一天多一點點堅持努力,最終都會成為你改變自己的唯一出路。
與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