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有很多時刻,看到一些話,都覺得說的太對了,但當時對我而言只是一種精神認同,而沒有感同身受。確實要經(jīng)歷過,才會明白。
從小到大見識過太多太多耍小聰明的人、陰謀論的人,在我受過的家庭教育或者學校教育中,很少有人否定耍小聰明。在大部分眼里,那些耍小聰明的人可能還混得不錯,甚至比認真做事、踏踏實實的人還要成功。
科技圈里,耍小聰明的大企業(yè)不少,百度、360,而這樣的公司,竟然成為了我們的首選軟件的供應商。提到搜索,人人都說“百度一下”,提到殺毒,人人都知道360。
18年來,我也接觸過不少勾心斗角,愿意算計別人的同學,對于大部分同學來說,耍小聰明可能是聰明、有計謀。
我也曾懷疑過人性,懷疑過從小看過的童話、電影,對于我們,有何意義?
然而今天我想拋開道德,只談智商。也就是微博中提到的“心理陰暗,一肚子心計,滿腦子陰謀論的人,是因為智力不夠。”
提到互聯(lián)網(wǎng)企業(yè),那就是BAT ,不得不肯定的是,百度的的確確是一家商業(yè)成功的公司,但我從未肯定他是一家偉大的公司。MacDonald's 是偉大的公司,他讓凌晨工作的人有一份宵夜;Apple 是偉大的公司,他的每一件產(chǎn)品,都可謂是改變生活的美好設計;Google 是偉大的公司,他將科技共享,讓世界上的每個人以低成本感受到科技的魅力。百度呢?
百度竭盡全力賺更多的錢,并把這個世界變得更加惡心。
當我們比較哪家企業(yè)更強的時候,我們最先想到市值。試想蘋果如果今天市值排不進前五,你還會喜歡他的產(chǎn)品嗎?作為一個果粉,毫無疑問,還會。我們喜歡一家企業(yè),不是因為他有多成功,往往打動人們的是品牌理念、是在商業(yè)背后、支撐企業(yè)發(fā)展的價值觀。當然了,在一個成熟的創(chuàng)業(yè)環(huán)境、真正做事的人往往不會運氣太差,那些沒有道德、沒有信用的企業(yè),用不了幾年就銷聲匿跡。
然而在中國…
事實上情況是在好轉的,近兩年我們越來越多的聽說百度是怎樣的流氓,我們越來越聽說“新國貨”“品質”“不將就”的slogan,“性價比”“屌爆了”那樣低俗的宣傳越來越少。消費升級正在慢慢地進行著,而且速度很快。有好口碑的企業(yè)會一傳十、十傳百的擴大影響力,同樣的,百度那樣的企業(yè),也會越傳越臭。相信現(xiàn)在如果國內有一個足夠優(yōu)秀的搜索引擎,或者谷歌回到中國,百度將轟然倒下。
在不久的將來,我可能也會主導一個產(chǎn)品,或者成為一個創(chuàng)業(yè)者。做產(chǎn)品是在跟物件打交道,而產(chǎn)品會和人緊密接觸。做一件足夠好的產(chǎn)品,要洞察人性。
誰說我們自己,不是一個產(chǎn)品呢?
人的一生,就是經(jīng)營自己這個產(chǎn)品。人生最大的成就感就是,沒做過什么對不起自己、對不起別人的事。這就好像,蘋果的任一款產(chǎn)品,都可以收錄到設計作品集當中。如果你崇拜那些偉大的企業(yè),為什么不讓自己也像他們一樣偉大呢?成長十八年來,尤其是近幾年,我越來越認同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就是坦誠相待、赤裸相見,不逃避,不要慫。
拋開道德不談,自己弄出的問題,去逃避,去狡辯,自己從心里就會底氣不足。你要絞盡腦汁的編出一個不合真相、卻合情理的故事,去蒙蔽、去欺騙。欺騙失敗,被人揭穿,陷入窘境?。欺騙成功,憂心忡忡,你會永遠擔心,有一天會被他看出破綻。你糾結所帶來的成本是不可估量的,他會讓你心思不定、頭緒紊亂。當然了,欺騙的越多,你就越有下次再去這樣做的慣性,久而久之,欺騙對你來說就是習慣,你不必擔心浪費時間,自然,也身敗名裂。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
反之,勇敢地面對,沒有人會過分責怪,你只需要完成一件事,彌補錯誤。與此同時,你會收獲別人的信任,心里也不會有愧。
顯而易見,那些耍小聰明、勾心斗角的,就算取得了點小成就,在歷史中他們最終留下的只能是一絲絲臭氣。
附:一段老羅早年關于做人的演講,希望他能像打動我一樣打動你們。
用坦誠去做好自己這款產(chǎn)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