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愛如水,父愛如山”,對于孩子來說,父母就是生命中最重要的那個人。
對于父母對孩子的影響,王洋老師有著自己的見解。讓我們一起看看,王洋老師在育兒筆記中是怎么說的吧~
以下內容摘自王洋育兒筆記:
吃完晚飯我們又去臥室里玩,瑞瑞看到了汽車,就要我和他一起玩推汽車的游戲,看誰推得遠。
此時我突然想到一輛壞了的小汽車,想和瑞瑞將那輛車拆開。我告訴了他這個想法便忙著找起舊汽車來,瑞瑞倒是在在一旁玩的不亦樂乎。
我翻箱倒柜地找那個廢舊的汽車,但是很快我就放棄了,因為確實不忍心下手去翻。
我第一次意識到媽媽做了很多我永遠做不好的事情,她將所有的東西都規整得井井有條。
即便是瑞瑞那些讓人頭痛的手工作品,媽媽也會整潔地給他收好。那些手工作品在大人眼里就是一堆垃圾,孩子卻愛不釋手。
今天瑞瑞還因為得到了一個放酸奶的紙盒子而開心得不得了,我進而想到媽媽用很多用女性的智慧幫助瑞瑞解決了不少問題。
想到這點,我很久都不能入睡。
這一年我看到了很多爸爸帶孩子,還看到很多媽媽帶孩子,我發現其中有規律性的不同。
爸爸似乎具有更多的社會性,更喜歡遵循社會價值觀,理性、邏輯、性格穩定。
我認為爸爸帶給孩子相對社會性的屬性,孩子從爸爸那里得到了剛硬、理性和邏輯。
而媽媽通常感性、有想象力、柔軟。關鍵是孩子是媽媽生的,孩子要用很長時間才能從心理層面和媽媽分離開。
媽媽是孩子的內心和環境之間的橋梁,在無助的時候,媽媽保護著孩子的內心,防止環境傷害到孩子的內心。
這個環境不是我們所能看到的,而是存在的東西在我們內心深處的投射,如果失去這樣的投射,孩子一生將只能看到客觀世界的表面,或許這就是很多人所說的靈的一個方面。
所以爸爸在幫助孩子發展社會性,而媽媽在幫助孩子發展靈性。
我曾經以為自己能夠去補媽媽的位,現在想來我做不到。我的陪伴使瑞瑞身上體現出很多爸爸的痕跡,而靈性卻有所缺失。
孩子完美的成長環境是平衡的,爸爸的東西會使孩子有責任感、專注、邏輯,如果只有這些,孩子將成為科學家、成為醫生,成為專業的技術人才,但是缺失了靈性、缺失了美,便不能在他的專業領域中真正出色。
小時候就發現跑得快的人必定肌肉發達,但是只有奔跑的姿態優美和諧才可能是冠軍;
科學家必定擁有大量專業知識,但是只有追求大自然本身的完美才能推動學科發展;
我在做教師,幾乎所有的教師都在按部就班地沿著教學大綱講著知識點,但是我發現每個知識點都是整個學科的一個完美的組成。
學生們聽到我講出的每句話都會有和我不同的體會。
如果我不知道他們的體會是什么,我便不能帶領他們感受這個學科的美,這樣教授的學科最多的成功就是成為這些學生的謀生手段,而不可能幫助他們的生命。
如果我能感受到學生,我就將講出美的課,雖然我講的是理工科的一項技術。
或許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爸爸的愛幫助孩子獲得生存能力,而媽媽的愛才能讓孩子卓越。
玩完小汽車,我打開電腦準備讓瑞瑞復習一遍英文,他不愿意,我也沒強求。
但是他對我電腦的桌面很感興趣,我裝的windows 7,下載了虎年主題的桌面,一系列的老虎圖片。
瑞瑞等不及自動更換,我教他怎么換下一幅圖片,這不容易,需要按右鍵彈出浮動菜單,然后選擇“下一個桌面背景”,再按左鍵選擇。
在看到新圖片這個愿望的驅使下,瑞瑞很快就掌握了這一系列的復雜操作。看完老虎主題,我又給他看建筑、自然、花朵、人物等主題。
windows 7的主題確實很美,很滋養孩子,他操作著、看著,媽媽回來了,他立刻要求展示給媽媽,為了讓媽媽分享到這些美圖,也為了炫耀自己新學會的操作。
育兒路上還有哪些精彩內容在等著大家呢?欲知詳情,請關注【小碼王在線】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