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讀了《老舍談寫作》一書,其中有一篇談到《駱駝祥子》的構思過程。
讀完才發現,名著的素材不過起源于作者道聽途說來的兩個關于車夫的小故事。
把單薄的小故事加工成一本厚厚的名著,大師是怎樣做到的?
1.素材拼接
老舍在山大的同事給他講了自己曾用過的一個車夫的故事,據說這個車夫的人生三起三落,嘗盡悲歡離合。老舍當即說,說不定能寫成一個故事。
但只有這一點素材還不夠。
后來他又偶然聽到一個車夫的故事,說這個車夫被抓去當壯丁,回來后不僅毫發無損,還牽回了三匹駱駝。
老舍當即決定把兩個車夫的素材合并。
盡管第二個素材更精彩,但是老舍對駱駝并不十分了解,要熟悉駱駝的習性,要去當時的“口外”,他沒有多余的精力去調研。
所以還是決定以第一個素材為主。
2.把人和物綁定
老舍并不了解車夫的生活,但他先去車行了解車。
把車描繪的淋漓盡致,一個車夫對車的深厚感情就有了,恰如作者在書中所說,車仿佛有了知覺,能回應祥子一舉一動。
避開并不熟悉的車夫日常,而把車夫牢牢拴在車上,正是作者構思的巧妙所在。
“盡量寫自己熟悉的事物”,也是老舍對寫作者再三強調的建議和忠告。
如果對人不熟悉,可以將人綁定在熟悉的物上。
3.加環境
作者并不熟悉車夫的具體生活,他構思的切入點是:人物在和風麗日下是怎樣的?刮風時怎么樣?下雨時怎么樣?
有了環境的維護和加持,人物就活了,才有了我們上學時背誦的那段暴雨中的神來之筆。
4.加日常生活
作者一再強調,自己并不太了解車夫這一行業的特殊生活,一開始也不明白自己刻畫的這個人物有什么特色。
他只能通過對人力車夫的簡單了解,大體給車夫分類,如果這幾類車夫祥子都不是,那祥子是哪一類車夫?先把祥子大體做個定位,留待以后慢慢精雕細琢。
把知道的素材故事都豐富完以后,作品還是單薄的,作者又以對日常人的揣摩,將愛情結婚生子和家庭加入進來。
小福子虎妞就有了,普通人的日常里當然也能找到車夫的日常。
有了日常生活,祥子這個人物的性格特色就突出了。
以上,兩個素材加上三個維度以后,祥子這個人物也立體鮮活起來。
之前,曾有個朋友能把一個金句擴充成一篇文章,這種天賦讓我們望塵莫及。
同時我也清楚,天賦背后,是朋友付出的倍于常人的努力。
大師能把兩個簡單的故事,甚至就兩句話寫成一本書,運用的不單單是聰明的構思和技巧,更多的,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寫作上的辛苦耕耘。
聰明人更懂得用笨功夫,作為一枚小作者,我們趕緊把大師的寫作技巧和勤奮一起學起來吧。
冰雪溪,用文字認識自己,用文字與你相遇。公眾號@冰雪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