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醒的苗同學
最近兩周,三班有一位男同學,在語文課堂上的表現堪稱網課表率。他預習充分;他積極連麥搶答;他課后認真完成家庭作業。他就是苗佳樂同學。
第一次語文網課表現良好,我抓住教育契機,給他展示機會,鼓勵他積極發言,課后在家長群發布通報表揚:今天語文課堂,苗佳樂同學積極參與互動,認真聽課,堪為網課表率,也希望其他同學積極發言。我內心還是期望他明天、后天乃至在以后的學習中,都像今天這樣,積極參與課堂活動。
第二天上課,他依然如昨天一樣積極參與互動,課后還主動找我要了課件。由于苗佳樂同學積極發言,獲得表揚,其他學生也紛紛加入到互動的隊伍里,使得語文課堂比之前要活躍好多。繼續通報表揚今天所有積極發言的同學。
一連幾天,語文課堂都是如此。我心里很是好奇,是什么原因讓苗佳樂同學有如此大的轉變?我萌生了要采訪一下他的念頭,希望能夠找到轉變的原因,幫助更多同學積極轉變。
之前的網課,佳樂同學一直沉默著,老師不點名,他絕不參與互動。在教室上課,他也是各種問題頻出:上課聽講不認真,不能及時記筆記,慢半拍是常有的是事情,一節課左顧右盼,不能安靜的聽課,小動作比較多,是我重點盯梢的對象。家庭作業不能按時完成,各種行為習慣有待改進。
我想再觀察幾天,看看他能否堅持下來。畢竟學習講究的是持久性,需要堅持不懈的精神,最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了。
結果,一連兩周,他都是表現良好。佳樂就像是睡醒睡飽之后,忽然醒悟要努力學習了。
我決定今晚采訪佳樂同學。就在微信上留言:佳樂,如果你不忙的話,給老師回個電話,行嗎?并附上我的電話號碼。
過了一會兒,一個陌生來電,我猜想是佳樂同學,趕快接起來。
“周老師,我是苗佳樂。”
“佳樂,你好啊!老師就是想采訪一下你,不要有什么心理負擔。
近兩個星期,你在語文課堂上積極發言,課前認真預習。老師就是想知道你為什么忽然有這么大的一個轉變?你是怎么想的就怎么說。”
他想了一下,說道:“就是想在放假的時候,考一個好成績。”
我笑著再問:“就這個原因?還有沒有其他原因呢?”
他又重復了一遍。
我再問:“那你在語文課上積極互動,在其他課堂上也是這樣嗎?”
他立刻回答:“都一樣的,其他課上我也積極回答問題,就是數學課不是。”
經過了解,他因為數學基礎薄弱,在數學課上互動較少,但是能聽得懂。
這時,我聽到手機那端有一個女人的聲音傳來,趕快問道:“你是佳樂的媽媽吧?佳樂最近課堂表現很好,我就是想知道原因,看看能不能幫到其他同學。”經過和佳樂媽媽的一翻溝通,我知道原因了。
苗佳樂同學努力學習,除了自己想要在放假考一個好成績之外,與他的媽媽嚴格督促有很大阿關系。據他媽媽說,這個孩子太懶散,但是有點怕她,它能管得住,所以,在家就能好好學習。
我又叮囑一番。佳樂同學基礎較弱,要堅持下去,讓他保持著這種學習熱情。就擔心馬上寒假了,一個寒假過后,再回到原點就比較遺憾。還有一年半的時間,努力學習,希望能夠考上高中。同時請他媽媽代為轉告佳樂:老師很高興他能夠積極學習,希望他保持下去。
接完電話,我內心還是頗多感慨的。
佳樂同學睡醒了,忽然醒悟要學習,要考一個好成績,才有良好的課堂表現。這是因為他自己想要努力學習,這是他改變的內因,這種內因就是學習的內驅力。我們教育就是要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只有讓學生自己動起來,自己努力學習,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學生不學習的問題。
佳樂媽媽的嚴格管教是外因。當學生沒有學習內驅力的時候,就需要外因的管束。不論管束是來自老師的,還是來自家長的,效果也是因人而異。孩子年齡越小,效果越明顯,隨著年齡的增長管束效果也會越來越差。所以我們強調好習慣要從小培養,要在孩子還沒有明確意識的時候,不知不覺就幫他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用習慣形成學習的內驅力,是順理成章的。等孩子長大,再用各種管束來幫他開啟學習內驅力,孩子就會反抗,就會叛逆,教育就會變得艱難。一些家長因為無力,最后只能放任自流,全部交給老師,這是一種很無奈的行為,能理解,但不贊同。一些家長,雖然覺得難管,但還是堅持管,這時就會挽救一部分孩子。
佳樂的轉變,讓我想起不知在那本書里看到這樣的觀點:在教育的過程中,我們要學會等待,有的孩子就像參禪打坐的大師一樣,有一天就忽然頓悟了。幸運的是我看到了這樣一個忽然頓悟的孩子。
教育就是種花,老師和家長都是種花人。我們精心呵護,靜待花開。也要明白不是所有的綠植都會開花,不是所有的種子都會發芽,不是所有的花朵都會結果。
花兒要開出最明艷的姿態,長出豐碩的果實。離不開春風化雨的滋潤,也離不開它自身的努力。
學生要在學業上有所成就,離不開老師的諄諄教誨,更加離不開自己的勤奮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