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要參加MJ林明樟老師的線下課程-超級數字的力量,課前終于將這本書閱讀完一遍。總體有幾個感受
1、檢驗輸入最好的辦法是輸出,而教是最好的學,而最好教的方式就是寫出一本教程
2、善用類比,把復雜的內容深入淺出的講清楚才是真正深入的理解
3、多維度思考問題,不斷的思考現象背后的本質以及和其他看似不聯系的事實的關系。
4、想擁有深入思考理解的途徑就是不斷通過實踐利用、批判自己的輸入,并經過加工思考形成自己的套路或理論。
接著介紹一下MJ老師,摘自該書
林明樟:喜愛冒險的創業家,職業生涯曾創立過科技、網絡及美妝平臺公司,并在數家大型企業擔任歐洲區與新興市場業務主管長達10年經驗。 因多元工作洗禮與海外實務經驗,作者擅長以老板心態分析各項工作所面臨的數字迷思,擁有兩岸多項教學專利,現為國際級企業的指定財務課程講師,授課對象包含阿里巴巴、Mercedes Benz、Costco、SONY、Hitachi……等,足跡遍及兩岸三地百家企業,是兩岸指定度最高的數字管理講師。
最后就是本書的干貨。等線下課后我還會結合本書再次復盤。
總論
看財報要看3個表
- 損益表(估算):一段時間內公司是出現損失或收益
- 資產負債表(當天余額):特定的某一天,公司的固定資產/欠款貸款/股東投入
- 現金流量表(最重要=真正有該筆金額流入或流出公司):資金來源與實際應用
財務報表:就是公司運營的成績單
會計師:評估上市公司財報(一年一次,即稱為年報)
四種審核意見
- 無保留意見:表現良好(值得研究)
- 保留意見:有難言之隱,成績及格
- 無法表示意見:看不懂,不及格
- 否定意見:完全不及格
損益表(一段時間公司到底是賺錢還是虧錢)= 收入-支出= 賬面上賺的錢(月報/季報、年報)(Profit and Loss / Income Statement)
內容
- A 銷貨(營業)收入:銷貨收入-銷貨成本=銷貨毛利
- B 營業費用(費用支出):推銷/管理/研發/折舊/分期攤銷費用(B1-B5)
- 營業利益
- C 其他收入/支出
- 稅前息前盈余(EBIT)
- D 利息收入/支出
- E 所得稅
- F 稅后凈利(NI)= A-B-C-D-E(總量總數盈虧)
- 每股盈余 (EPS)(每股盈虧)
銷貨收入大不一定最好
財務世界中,絕對金額(盡可代表規模大小)沒有太多意義,相對與分類觀念更重要
損益表中量大不一定最好,要先分類營收,才有辦法分辨好壞
銷貨收入3大常用分類法
- 依客戶區分:28法則,找到貢獻率80%的客戶
- 依產品線區分:幫助將研發資源做好配置
- 依區域區分:注意企業是否有分散風險(客戶/區域越集中,風險增加)
將細分收入來源作為判斷基準
- 企業追求長期穩定的獲利模式。不只看當下絕對值
- 必備觀念:看見絕對值一定要分類,要搜集材料歸納分析真正意義
- 要了解營收(銷貨收入)后面的意義,必須先做分類
- 做生意最重要的是永續經營;、
損益表核心觀念:長期穩定獲利能力 ——— 閱讀損益表關鍵:判斷公司是否具有該能力
- 一看看5年
- 多維度思考應用:損益表不只看銷貨收入,看財報不只看損益表
收入成本費用哪個重要
凈利NI=收入-成本-費用
- 過度成本管控,終究會損失公司外的品牌形象;同時損傷公司內部員工士氣
- 正確的成本與費用管控觀念:花更多的錢,提出更賺錢的方案
開源節流沒有標準答案,作者建議:
- 60%創造價值:增加收入;增加新產品
- 40%成本費用管控
公司賺錢為何倒閉
損益表只是預估概念,凈利不等于現金
原因:銷貨收入是不確定數值,是預估的概念
凈利≠現金:凈利只代表在賬面上某段時間公司盈虧,不代表現金
做假賬方法:損益表
1、三張表一起看
2、不能只有絕對值觀念
判斷公司長期穩定獲利能力一般看5年
毛利的起伏的實際情況
決策幫手:損益兩平點(盈利臨界點銷售量)
分類:將 成本與費用 分成固定和變動兩類
損益兩平點概念:不賠不賺的平衡點,代表數量的觀念 總收入=總成本
價格P * 銷售數量Q = 總收入 TR = 總成本TC
單位邊際貢獻=每個產品賺多少錢
資產負債表(Blance Sheet)
概念
主要說明一家公司在經營事業時擁有多少資產,積欠供貨商與銀行多少債務及向股東拿了多少錢來經營事業
資產A=負債D+股東權益(所有者權益)E
- 資產投資(投資策略、資產配置、資本支出)
- 處理債務(融資策略、財務結構)
資產
- 現金與約當現金
- 應收賬款
- 存貨
- 預付費用
- 其他流動資產
- 機械廠房設備
- 土地
- 商譽
- 無形資產
負債
- 應付賬款
- 長期貸款/長期負債
1、資產負債表就是當天余額的概念,是定量的概念
2、不管是個人還是公司,有錢之后分兩路,左邊是處理資產,右邊是處理負債與股東權益。左=右,即會計恒等式(A=D+E)
資產的流動性:(美國版本)容易變現的資產放在前面,難于變現的放在后面
資產負債表科目按資產的流動性擺放:短期資產放在長期資產前面—意義:流動性越高的科目,折價率越低;流動性越低折價率越高
特殊科目
現金與約當現金
- 約當現金=現金等價物:局高度流動性之短期投資,可視為現金
- 一般來說,任何金融資產如果能在90天之內變成現金,都可叫做約當現金
PS:財務常用概念(財務中長期與短期的界限是一年)
- 財務領域短期:1年以內
- 財務領域長期:1年以上
- 貨幣市場:一年以內到期的市場
- 資本市場:一年以上才到期的市場
存貨多少需要根據情況分析,無絕對好壞
有形資產的折舊費用
財務領域物質不滅定律:資產負債表中消失的部分會在損益表中出現
商譽goodwill=豬頭=買貴了的部分
收購價-凈資產=商譽
無形資產的貶值程度=分期攤銷費用
凈值,指的就是股東權益E=您有的-您欠人的
與商譽對應的是資本公積,指公司不勞而獲的好處
包括
- 股本溢價=現金增資-面額
- 資產重估價值
- 處分固定資產收益
- 企業合并所獲利益
- 受領捐贈所得
活用資產負債表:以長支長
與銀行建立良好的信用關系
房貸能借多少就借多少
大量盈余如何分配
- 資產配置:1保守、2投資、3并購
- 融資策略:4還款、5分紅
手握現金的優勢:不論何時都能買到大部分你想要的資產
手握大量資產,卻不一定能實時換成足夠的現金,讓公司持續生存下去
高手做1和4,并保留總資產的25%的現金
建議:先滿足1,保持25%的現金才保險;個人理財至少準備3-6個月的緊急生活費,更好的建議是在狀況良好的時候幫自己準備好足足9年的虛擬現金
將公司資產配置應用于個人層面
標準普爾的資產建議組合
- 生活賬戶10%:保留6個月的生活資金(保命錢)
- 杠桿賬戶20%:以小博大(保險)
- 理財賬戶30%:投資:股票,ETF,期貨,外匯,房地產,做到無論盈虧都不影響基本生活所需
- 退休或教育賬戶40%:一定要保本(打敗通貨膨脹即可),每個月都要存錢
高報酬高風險;高風險高報酬
經營能力判斷:損益表與資產負債表綜合運用
經營能力類似“翻桌率”:您的資產一年幫公司做了幾趟生意,就是經營能力。
看資產要看資產負債表的左方,最重要的是現金、應收賬款、存貨、固定資產與總資產(前三個流動性最高)
應該分析使用年報(避免旺季淡季的影響)
- 應收賬款周轉率=銷貨收入/應收賬款
- 存貨周轉率=銷貨成本/存貨
存貨是以成本基礎列在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中 - 固定資產周轉率=銷貨收入/固定資產
- 總資產周轉率=銷貨收入/總資產
<1代表屬于資本密集燒錢行業;
>1經營能力不錯;
>2流通業或經營效率特別強的公司
實際操作中上述內容應該以逆向順序觀察
應收賬款收現天數,是評估是否值得投資必須看的指標
假賬特點
1、他的現金占總資產比率會越來越少,因為假交易是收不到錢的
2、他的應收賬款占總資產的比率越來越大
3、他的應收賬款回收天數會越來越多
做生意的完整周期
1購材
2生產
3存倉
4付錢給供應商
5銷售
6收到貨款
- 1-5是存貨周轉天數
- 5-6是應收賬款周轉天數
- 1-4應付賬款周轉天數,運用供貨商的錢來做生意(借力使力)
應付賬款周轉率=銷貨成本/應付賬款
現金轉換周期(缺錢的天數)=整個周期-應付賬款周轉天數
做生意準備的資金=現金轉換周期??銷貨收入/銷貨成本/管銷費用(最低限度)
賬款周轉天數分析
- 快收慢付:應收賬款快快收回,應付賬款慢慢支付
- 配合原則:給廠商應收貨款時間=客戶給我們的時間
存貨周轉天數分析
如何縮短做生意周期:
- 實施生產/接單式生產(減少存貨資金)
- 來料加工模式(減少資金壓力,但有風險)
- 改變存貨的采購頻率(根據單價高低調整:低價一次性下單;高價少量多次)
凈利率這么低能活么
投資報酬率ROI>資金成本率即可(因此低凈利率如果轉得快也有可能盈利)
ROI=收益/成本
財務報表類似概念是總資產報酬率RoA=凈利/總資產=凈利率??總資產周轉率(翻桌率)
分析企業可否存貨不能只看賣的多不多(營收規模大小),而要看他轉的快不快(經營能力翻桌率)
RoI為何用RoA替代?
企業經營只做四件非常重要的事
1找錢(融資):銀行+股東
2投資(資本輸出)
3生產與銷售(經營企業)
4現金流(將賬面上的凈利轉變成現金)
RoA接近如何判斷好壞
1、拆解成凈利率?總資產周轉率,入伙獲利能力和經營能力不可兼得,要以經營能力為主(因為獲利能力容易被外部競爭者壞掉:蛋撻效應(若某一行業毛利巨高,競爭者將源源不斷出現))
2、 從做生意的完整周期角度進行分析
3、進階活用:產品或服務應該要買改價或低價?(周期長定價高,周期短低價策略)建議做生意完整周期<60天才有低價競爭的本錢,若>200不要輕易價格戰
毛利率遠比營業額重要(毛利率越高,能抵抗景氣波動或外部競爭者的緩沖空間越大)
現金流量表(cash flow statement)
消失的第三張最關鍵報表
- 損益表造假:a紙上公司b調整會計制度(改變折舊費或分期攤銷費用)
- 資產負債表造假:賣出增加總資產周轉率,再買入
現金是公司生存的必要條件
現金流量表三部分
- 運營活動的現金流量(來自損益表)
- 投資活動的現金流量(資產負債表左邊科目)
- 融資(理財)活動的現金流量(資產負債表右邊的科目)
末期現金A=初期現金+運營活動現金流量+投資活動現金流量+融資活動現金流量=現金與約當現金B
現金流量表上的數字含義
- 正值(+):現金流入公司
- 負值(-): 現金流出公司
- 一般情況,投資活動的現金流量多為負值(因為公司為了應許經營,必須不斷投資更多設備廠房等)
舉例
- +100億元:向銀行借款/發行債券/向股東增資等
- -40億元:銀行還款/股東分紅
凈利是退估值,不是100%確定的,一定要看營業活動現金流量(OCF,Operating Cashflow)是否為正值
現金流量表是一張真假立判、生死存亡的報表,要重視自由現金流量(FCF,Free Cashflow)及營運活動現金流量
FCF=營運活動現金流量-該公司為了持續生存存下來所需要的基本資本支出
FCF代表的是公司真正能自由運用的資金
沒有獲利可以照常運營很久,但只要一天沒有現金,就無法生存下去
財報現金流量觀念整理
1、損益表有賺錢(凈利>0)≠可以拿來使用的現金(因為損益表為推估的概念)
2、凈利是估值,不能直接拿來花
3、營運活動的現金流量=企業的生命線,巴菲特特別重視自由現金流量(FCF)
4、很多人創業選擇餐飲業或是服飾業的原因是這個行業具備“快收慢付”的特性
5、全球企業倒閉天天有,百貨公司倒閉卻很少,同樣是因為“快收慢付”
6、現金為王:沒有獲利可以照常運營很久,但只要一天沒有現金,就無法生存下去
7、專業人士評估企業首先看數字,往往是營業活動現金流量--代表這家公司將獲利轉換成現金的能力
營業活動現金流量分析4步驟
1、確認OCF是否>0(若公司宣稱獲利,需凈利>0+OCF>0)
2、確認“獲利含金量”=OCF/NI>100%
3、確認“OCF>流動負債” 流動負債:應付賬款一年內回到其的對外負債
4、確認“OCF、NI兩者趨勢變化是否相同”
綜合判斷:如何判斷公司可以運營下去(亦是自己經營公司必須要考量及達到的指標)
1、現金與約當現金是否占總資產的25%,最少也應該>10%
2、是否采用“快收慢付”
3、做生意的周期是否足夠短,越短越好(存貨在庫天數+應收賬款收現天數=應付賬款周轉天數+缺錢天數)
4、每一期的營業活動現金流量是否穩定>0
最后的最后
財務報表立體觀念是分析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