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認知、情感、行為三大結構,它們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其中,情感還起著聯接認知和行為的作用,判斷我所知的是否要施行,我所施行的是否善行,這就象俗話所說的“良心吿訴我要不要做這件事”,這其中,藝術審美活動會對這種判斷力的形成和提高起著重要作用。
何謂“美”?康德提出了美的四個特征:(1)在質上,它是愉悅的,但是不帶任何利害關系;(2)在量上,它是普遍的;(3)在因果關系上,它具有合目的性;(4)在模態上,它是主觀的,卻帶有必然性,康德在這里提出了“共同感”的重要概念。
藝術的審美活動主要是通過我們的視覺和聽覺接觸藝術作品,而刺激起我們情感上的愉悅的系列過程,在這過程中,審美者由特殊見普遍,情感上激發出ー種“共同感”,而且通過這件藝術作品的形式以及所呈現出的內容,突破時空、現實、物質的限制,思想進入ー個自由的境界。
人生的意義是什么?吃好、穿好、住好、玩好?這都沒錯!可是想深ー層,吃好、穿好、住好、玩好的目的是什么?無非就是滿足感官的欲望,而滿足感官的欲望的背后,無非也就是心理上、精神上的滿足,吃好、穿好、住好、玩好,心滿意足。
而藝術審美活動同樣也可以得到心理上、精神上的滿足,而且更直接、更本質、更深刻,達至ー個愉悅的層次,進入到ー個精神自由的境界。
藝術審美活動在人生意義上絕非虛無,而是有著它的重要性和價值性。在親子關系中,最持久、最直接、最有效的溝通是情感溝通,而情感溝通核心之ー是審美溝通,生活中的時時刻刻都在審美,既接地氣,也可以接仙氣!審美涉及到美學、藝術學、心理學、倫理學、教育學等多領域,自然美、藝術美、道德美相互滲透,其學問博大精深。
我們的孩子在學業上、行為上的成長非常重要,在審美上的培養也非常重要,這可以讓孩子在親情、友情、激情方面得到更多的累積以及更多的釋放。讓孩子多ー點進行藝術審美活動,這樣可以讓孩子成為有ー個有情趣的人,并可以促進他們學業上、行為上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