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最好的結局,就是,好聚好散
一段相聲,兩個師徒,萬句斧刀言,多少春秋事?郭德綱與曹云金的對擂,攪起相聲的風波,也攪起小民的風言。不過,相聲相聲,萬相群聲,誰又能說得清呢!
而我們就是那群小民,沒車沒房、四老二王(小王子、小公主),扎扎實實的草根、默默無聞的宅男(女),買了車買不到車牌,有了房還一輩子貸款。卻熱衷于做一個道德的裁判員,做一個正義的守護者,熱衷于從上帝的視角,藐視俗世的低劣。
我們有時那么冷漠,即使看見暈倒的老人,依舊大步流星;有時又那么自作多情,替天憂冷暖,替人憂禍福。我們的自作多情,讓我們在每一次無需選擇的時候,必須做出選擇,在無需褒貶的時候,必須表明立場。就像這次的師徒相撕。
然而,其實這又有什么意義呢?你是鋼絲嗎?如果他收了學費,你就不看他了?你喜歡曹云金嗎?難道真的是他背棄師恩,你就不看他了?日子還不是一樣的過?
如果你支持的人是最后的勝利者,你的道德的圖譜上會多一個印章?不會,不會,你還是那個喜歡他而他不認識你的消費者。人家之間相互寫了6000多字,卻沒有一句是寫給你的,人家之間才是真愛!
其實,本就有很多事,就無需是非。我們看的是相聲,只要相聲還在,只要說得好的人還在,誰對誰錯,與我又有什么關系呢?人家的事,讓人家自己解決!師徒賣給我們的是水平,而不是私生活。
這世界是否有對錯,我們都不知道,也無法驗證。
既然做不到,就隨他去吧。
這個復雜的社會,萬相群聲,何論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