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單看電影的名字,我想我不會去看。看到朋友圈好評如潮,了解故事梗概之后,果斷走進了電影院。
果然沒失望。
故事其實很簡單,在印度的一個農村里,一個曾是國家摔跤冠軍的爸爸想讓兒子完成自己的夢想,無奈生了四個女兒,后來發現女兒很有摔跤天賦,于是對兩個女兒開始了魔鬼訓練,一步步拿到國家冠軍最終奪得世界冠軍的勵志故事。
因為故事是發生在女性地位低下,女性很多最基本的權利都得不到保障的印度,所以,這個故事才有了更深層次的意義,整個勵志故事被拔高了,正因為這一路太難,所以成功才顯得催人淚下。
整部電影有笑有淚。
最打動我的有兩個場景。
當吉塔和芭比塔和14歲的新娘抱怨自己的魔鬼爸爸時,新娘流著淚說,我情愿有一個這樣的爸爸。起碼他把你們當成自己的孩子啊,你們只是訓練很辛苦,可他忍受著別人的冷嘲熱諷,為了你們與全世界對抗。而我的爸爸,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在14歲就讓我結婚,把我送到一個我從來沒見過的男人面前,從此和鍋碗瓢盆打交道。(14歲新娘的話點醒了她們倆,她們不再反抗,開始理解爸爸并積極主動的訓練。)
還有一個是吉塔在決賽之前,向爸爸請教該用什么策略,爸爸和她說的那段話。爸爸說,策略只有一句話,就是要讓人們都記住你。如果你取得銀牌,很快就會被人們忘記。只有你奪得了金牌,成為了榜樣,榜樣是不會被人們遺忘的。他說,你要記住,你不僅僅是為了自己而戰,你也是為了千千萬萬和你一樣的女孩兒而戰,為女孩兒的權利而戰。女孩兒不只是注定一輩子要和鍋碗瓢盆打交道,還可以有別的選擇。
在這部很勵志感人的電影里,我還看到了別的東西。
吉塔和芭比塔是爸爸手把手教出來的摔跤手。當吉塔取得全國冠軍,要去體育學院接受所謂的正規訓練時,爸爸很失落。因為爸爸的訓練幾近苛刻,在獲得自由之后,吉塔沒能抵抗住外面世界的誘惑,開始把爸爸的話拋在腦后,甚至覺得爸爸教的已經過時了。在無形中,她和爸爸之間有了心結,而不管在技術還是情感上,都阻礙了她在賽場上的發揮。
最終吉塔和爸爸打破了他們之間的屏障,靠著爸爸的指導和精神支撐,她最終拿到了世界冠軍。爸爸的愛深沉、熾熱、厚重又不輕易表露。吉塔和芭比塔一天天長大,她們的世界越來越大越來越精彩,可是,她們的爸爸越來越老,但,爸爸的愛永不過時。
吉塔在取得全國冠軍之后,一度飄飄然,忘記了自己是如何成為現在的樣子。所以,失敗也在所難免。大多數人,都容易犯這樣的錯,稍微取得一些成績,就急于否定過去的人和事。世界雖然很功利,可是,內心的一些平衡一旦被打破,成功也會越來越遠。
這個胖胖的爸爸,為了女兒不惜東奔西走,在女兒因為偷偷跑出學校接受訓練可能要被開除時,他承擔了所有的錯誤。他的執著在最開始可能僅僅因為自己年輕時的夢想,而到了后面已經摻雜了對女兒所有的愛,對整個印度女孩兒命運的關注。
在最后決賽的關鍵時刻,爸爸因為教練在背后搗鬼沒能在現場坐鎮,吉塔靠自己贏得了比賽,而且得了一個漂亮的五分,這對吉塔來說,也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我們每個人,總要學會獨自去面對和處理一些事情,完成自我成長。
在最后,爸爸對吉塔說出那句:你是我的驕傲時,淚點再次被觸動。
這部電影,讓我在不知不覺中笑了,然后又哭了。
女孩兒也應該有選擇的權利,可以選擇早早結婚相夫教子,也可以選擇拼搏走出去看世界。
重男輕女,在中國也很普遍。這些年也聽過和見過不少為了生兒子而四處求土方子的事兒。在科技發達的今天,有些女孩兒都沒有生下來的權利,還在媽媽肚子里就被打掉了。而也有很多婆婆因為兒媳生了女兒就不給好臉色。而在更多的家庭里,貌似只有兒子的成功才算成功,如果兒子不算成功,即使女兒取得多大的成績,始終覺得沒有兒子成功讓人揚眉吐氣?!稓g樂頌》里的樊勝美,被家庭榨干和拖累,如果樊勝美是男人,那么樊媽媽還會提出那么多無理要求來榨干兒子去貼補女兒么?值得深思。
……
不管男孩兒還是女孩兒,都值得被父母愛。而被傾注了愛的孩子,不分性別,都可以努力成為父母和自己的驕傲。
女孩兒要被平等的對待,還有太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