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保羅·薩繆爾森說:“要想在現代社會做一個有文化的人,你必須對博弈論有一個大致了解。”
博弈,無處不在。
人與人之間的聯系會互相影響,容易形成競爭的關系,繼而有了博弈的存在,這其實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博弈就是雙方或多方在策略上進行的較量。“田忌賽馬”就是博弈的典型表現。所以,只要思之有度,行之有方,原本較弱的一方就有可能打敗較強的一方,贏得最后的勝利。
今天的晨讀分享了三個妙招,分別是以退為進、化敵為友和反守為攻。
1、以退為進
上周末跟小丫在復診回來的路上接到嬸嬸的電話,因她店里服務員請假,叫我過去幫下忙。
小丫也很喜歡去嬸嬸那玩兒,因為每次嬸嬸總會準備一大堆吃的喝的,滿足了小孩子吃喝玩樂的天性。
我到沒多久就有一個小姑娘來給媽媽買衣服,嬸嬸熱情四射,詢問了小姑娘媽媽的身高體重等參數,挑選了幾件合適的給小姑娘選擇,最后她選中了一件詢問價格。
“小姑娘,看你跟我女兒差不多大,又這么孝順,這件我賣給人家都是100以上呢,就給你一個特價,80吧。”
從小姑娘的表情可以看出來她很是心動,可是她仍有些猶豫,據她所說,她媽媽特別瘦,擔心這件小號還是大。
嬸嬸單刀直入地說:“小姑娘,你拿回去給媽媽穿,如果衣服大了或者媽媽不喜歡,你再退給我,錢我照樣退給你。淘寶上買衣服可以退,我這邊也可以,而且我這里的衣服你看得見,摸得著。”
聽了嬸嬸的話小姑娘動搖了,“那如果不合適我再來退。”
“沒問題。只要不是早上就行,哈哈。你真是孝順的好孩子。”嬸嬸一邊說一邊拿起購物袋把衣服裝了起來。這一單在嬸嬸的殺手锏下愉快地成交了,而根據以往的數據顯示,退回來的比例真的比較少。
我沒事喜歡到嬸嬸這兒來走動走動,看看她如何跟客戶交談,如何掌控客戶的內心。說到底,買與賣就是一場心理博弈戰。
當小姑娘把衣服帶回去給媽媽試穿,穿上新衣的媽媽受到家人的贊美很高興就把衣服留下了;
當淘寶7天無理由退換的商品被你買回家,試用之后覺得還行就不想退了;
當吃了超市里免費品嘗的食品,覺得味道還不錯就買了一份;
其實這些都是"幼犬效應”在起作用,所以下次遇到免費試用的商品你可得想清楚了,它到底是不是必須得買?
2、化敵為友
富蘭克林說:相比那些被你幫助過的人,那些曾經幫助你的人會更愿意再幫你一次。換一句話說,讓別人喜歡你的最好的方法不是去幫助他們,而是讓他們來幫助你。
列夫·托爾斯泰對富蘭克林的說法深表贊同,他說:“我們并不因為別人對我們的好而愛他們,而是因為自己對他們的好而愛他們。”
細細想來,為啥我越來越喜歡嬸嬸呢?應該是她經常叫我幫她一些小小的忙,又及時地回報了我吧。一來二去,我們之間的關系就更親了。
所以,請求他人相助有以下3點要注意:
001 不給對方造成麻煩。
002 盡量不涉及金錢和利益。
003 及時回報對方。
讓別人幫一些力所能及的小忙,讓他體會到你的以誠相待和信任,從而對你消除敵意、降低戒備,讓你們的距離越來越近。
我發現我嬸嬸是“高人”啊!
3、反守為攻
沉錨效應,指的是人們在對某人某事做出判斷時,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人們的思想固定在某處。
所以,人在做決策的時候,會不自覺地給予最初獲得的信息過多的重視。
比如上面的小姑娘在聽到嬸嬸給她的80元特價后很是心動,因為嬸嬸拋出的錨在100元以上。這又滿足了消費者愛占便宜的心理,所以她被我嬸嬸的錨給牢牢固定住了。
那生活中我們如何破掉他人拋出的錨,反守為攻呢?
比如,消費時,無論商家給出什么樣的價格我們都表現出很貴的態度,這樣就可以破掉賣家的錨,不讓他牽著你的鼻子走,從而爭取主動權。
生活處處皆學問,我得向我身邊的“高人”嬸嬸多學習學習。你的身邊一定也有,愿我們都能輕松自如的博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