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天咱來說說關于古典的一些事情。
? ? 先引用一下定義,古典這個定義就是:以一種嚴肅考究,并且含有一定的形式與方法來創作與表達的一種音樂。所以就為啥有很少的 人去接觸古典,還有去聆聽和了解古典了。因為大家一般聽歌講求的是一種律動與感受,是一種旋律與形式搭配的體驗與感受。所以在這些需要去做功課了解的東西,也就下的功夫不多。當我們對一個事情了解不清楚的時候,我們在看待許多的東西的時候也就比較吃力費解。
? ? ? 其實在我看到的,和我聽的歌中,我可以這樣引用一下我看的一本書叫《 樂之本事》里頭所說的,這個古典是人人可以欣賞的。
? ? ? 為啥這樣說呢,你看,第一點,古典要有一種嚴謹的創作的形式,以及很考究的曲調與感受。這個在技術上是有很高的水平與標準的,所以在時間的洗禮之下,這些創作的精華是很難被磨滅的。這一點只要我們用心去體會和理解,相信對于大家還是有收獲的。
? ? 第二點就是,在這個時代的洗禮之下,隨著不同的作曲家和演奏者,很多原來的東西被賦予了新的時代的活力與生機。這個古典的音樂,不僅僅是當時的一種創作者的情感與靈魂的展現,加入的更多的是一種時代的變遷與審美的變化,而我們正是這個時代的參與者,與體驗者。相信在這里大家也會有一種切身的一種感受與體會,只要你留心和觀察生活的變化,體驗生活的點點滴滴。
? ? ? ? 我就第二點來說說,為啥有時候我們感覺到這個古典的東西距離遙遠,第一個就是技術和創作的手法,這個就不多說了。在當時的社會,很多的演奏家也是作曲家,當時也沒有什么留聲機啊,播放器啊。所以當演奏家去世之后,他們的曲子也就很少有人去演奏和關注了。其實例子就是《卡農》,這個曲子是巴赫哥哥老師的作品,但是當他去世之后,這個曲子是沒有人關注的,沒有人去理解的。我認為是因為包含了自己的一種情感的東西還是比較多的。但是在二十世紀的時候有人把這個曲子在論文上引用了,這個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和欣賞,得以重見天日。
? ? ? 但是隨著時間的變化,人們在這個審美還有音樂的需求發生了變化,不僅僅要去聽當時的演奏家的音樂會,更多的則是一種想聽取原來的經典的曲子,去帶入到自己的生活與精神之中,所以當時就開始出現了專門演奏的樂團了。來去演繹那些原來的作品。
? ? 但是我們要知道的一點就是,樂譜與樂曲的演奏是將創作者的內心的思想與靈魂表達的手段與工具,所以在這個過程多多少少就有些演奏者的意識與想法在這里表達出來了,因此我覺得音樂會更好的可以享受到當代演奏者與當時創作者的思想與靈魂的碰撞,這一點是彌足珍貴的,這是我這個寒假聽的兩次音樂會感受最深的一點。
? ? ? 但是,在留聲技術發明之后,我們的音樂的形式發生了徹底的變化,原來很多人要么去現場聽,要么自己去演奏,自己享受,這也是一種好的方式與方法,但是我們要注意的一點就是,投入的精力與時間太多了。而且培養的成本也很大,但是播放器和播放設備的出現卻使音樂走向了大眾,走向了民間。大家足不出戶就可以體會和感受到好的音樂與精神的盛宴。
? ? 不過在這里我覺得有一個缺陷就是。我認為,音樂好在于,自然,流暢,得體,以及可以引起大家的共鳴與思考,帶來這個在音樂本身之外的更多的價值與意義。但是在錄音的時候,不像現場的演奏,將自己的靈魂,作品的靈魂,演繹的自然,而又淋漓精致。相反帶了太多的拘謹與刻意,使我們不能真正的切身去體會這種靈魂的交融與碰撞。我認為這也是現在的為啥音樂會還有,還存在的一個重要的理由。
? ? ? 所以,就這個音樂的欣賞的變化,我想說的就像我看到的那本書里所說的那樣,古典的東西,人人都可以去享受與聆聽。
? ? 現在我想說說,為什么愛音樂,那是因為愛所以愛。就我個人來說,音樂,讓我結交了很多朋友,大家共同分享與理解其中的心得。并且這個東西為我的未來指引了方向與路標,我在生活之中,喜歡將音樂之中的種種美好與思考,帶給大家與思考和感受:贈人玫瑰,手有余香 。而且,正是我認識了音樂,我去關注播放設備的變化與發展,也讓我選定了我自己的專業和謀生的方向。這一點我是非常感激音樂,因為音樂帶來了我生活的一切。這是真的。
? ? ? 最后,我想說的就是,為啥我愛音樂,為啥它決定了我整個人生的走向。因為我在欣賞的時候,不僅僅是停留在旋律與曲調上的直接感受,更喜歡的是結合自己的理解與感受,去思考和關注這個生活與時代。以及我方方面面的事情,雖然這個方法在審美上叫做聯想,在審美之中不算是最高的。但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審美,與謀生,是一種方式與手段,但是是自己收益,得到真正的升華與凈化,才是我們所需要的。所以大家也可以參考我欣賞音樂的心態和歷程,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去一起享受,這靈魂的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