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我從東北來到深圳。初來之時,由于南北差異讓我對這里產生的最強烈的感受有兩個:一是夏天真熱、真長,熱得簡直氣兒都喘不過來,用“火爐”、“蒸籠”這些詞來形容這里的夏天真是一點兒也不為過,而且長達七八個月之久,以致于把春秋兩季擠成幾乎感覺不到那么短;二是開花的樹真多、真美,宮粉紫荊、大葉紫薇、木棉、鳳凰木、火焰木、風鈴木、簕杜鵑、合歡、朱槿、夾竹桃、蛋黃花等等,一年四季都有各色花朵綴滿枝頭,讓這座現代化園林城市更富活力也更具魅力。
若干年后,我適應了這里的炎熱,不會再有因為酷暑難耐而想要逃走的念頭;而開花的樹越來越多,逐漸成了我最愛的景色。在這道景色中,尤其想說一說的,是木棉。
最初知道木棉,是讀舒婷的那首《致橡樹》:
……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云里。
……
我有我的紅碩花朵,
像沉重的嘆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
那時候,因為沒有見過,所以只能靠想象構建起木棉樹的初步印象。
等到親眼見到木棉,只覺驚艷!
首先是花。遠遠望去,盛開的木棉樹冠紅彤彤一片,特別耀目。等到身不由己地走近樹身,猛然發現,咦,樹上怎么沒有葉子呢?沒錯,這也是木棉的一個特點:先開花后長葉。三月初前后是木棉花開放的季節,這時的花兒就是唯一的主角,所有的舞臺都屬于她們。也正因如此,獨享了所有養分的木棉花顏色飽滿,花朵碩大,花瓣厚實,色澤鮮亮。放在手上,就連托著5片花瓣的花萼也是那么的有份量、有存在感。一朵花就是一個精靈,無數的精靈彼此呼應,在生機勃勃的春天里,呈現出一樹樹芳華。
其次是樹干。木棉樹高大挺拔,可以長到25米高。主干筆直很像東北的落葉松。曾經好奇木棉樹為什么會長那么高?后來百度才知道那是因為它喜愛陽光,為了得到更多的陽光資源,它扎穩根、奮力長,向著陽光的方向執著生長,直到高度上超過了周圍其他的植物。看上去它安靜超然,卻周身張揚著向上的力量。
因樹姿巍峨偉岸,四季看點不同,所以木棉常作為行道樹和公園、小區的觀賞樹。無論是道路邊,還是園林里,或紅或橙的木棉花總是吸引著人們的目光。我居住的小區里也有幾棵木棉。每年花開時節,我都會赴約一樣專門去看它們。遠看,近看;粗看,細看。反反復復,樂在其中。
看它們,其實也是看自己。
花開花落一寒暑,人生就在這一次次寒來暑往中離起點越來越遠,距終點越來越近。所不同的是,木棉從未忘記自己的使命,也從未停歇追逐的腳步。而人卻經常會迷茫和迷失在紛繁的旅途上。
如今,木棉正含苞待放,我又要赴約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