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怨 ? 王昌齡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閨怨”,顧名思義,是抒寫閨中少女或思婦愁怨的詩篇,而王昌齡的這首《閨怨》詩開篇卻說“閨中少婦不知愁”——他筆下的這位少婦雖然獨處閨中,但是天真爛漫,還不懂得離愁別苦。春風初起,正是倚樓眺望的好時節,于是她也登上“翠樓”想要尋春,不登則已,登樓繼以遠望,遠方道旁剛發出嫩芽的楊柳躍入她的眼簾,她心頭忽然激蕩起來,忽然開始后悔讓夫婿去追求功業,致使這大好春光無人共賞。
短短四句,作者不僅讓“閨中少婦”這一系列連續的動作如電影畫面一般在我們眼前閃過,也把她的心理的變化過程寫得極為生動,這一效果的達成,與詩中那些精妙的用字密不可分:“翠樓”表現出她的居所珠環翠繞,華貴精巧,同時又給人門庭深重之感;“凝妝”表現登樓對她而言,并非隨意之事,她心中隱隱的期待,也就隱含在“凝妝”二字之后;“忽見”,似乎告訴我們少婦本無傷春之心,而是這春色的感發,喚醒了她心中潛藏的欲念,少婦的天真無邪和這突然激起的春心的淳厚激烈,都在這“忽見”中寫出。
常人都認為功成名就是人生的最高榮耀,但是,對于初知人事、傷春繼而傷別的少婦來說,又有什么比能夠相依相伴更加美好呢?于是,當初催促夫婿去尋求功名的她,此時卻后悔不迭了。在這悔意之中隱含的,其實正是詩人妙眼瞥見、妙手寫出的對春天、對時光、對生命意義的發現和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