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的大名誰不知道,唐朝有名的邊塞詩人,與高適、岑參齊名。但是你可能不知道,他的邊塞詩要比高適、岑參來得早,可以說他才是邊塞詩的先驅。
王昌齡的青春歲月活得熱血沸騰。23歲時在嵩山學道,26歲下山客游山西、陜西一帶。后來跑到長安混,沒混出結果,27歲干脆就投筆從戎,西出玉門關,走上邊塞之路。邊塞詩主要就創作于這段時間。
這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之后,他也開始回歸求仕之途。29歲考中了進士及第,被授秘書省校書郎,后又貶龍標尉,世稱“王龍標”。也許是覺得這官太小了,36歲他又參加考試。結果證明他就是一個學霸,這一考又以博學宏詞登科,冠絕群芳,再遷河南汜水縣尉,又遷任江寧丞。其實這些官都不大,而且40歲之后的官場之路都是一貶再貶。
雖然王昌齡官場失意,可他卻有一個華麗麗的朋友圈。李白、高適、岑參、王之煥等詩壇巨無霸都與他交友深厚。連孟浩然都是因為與他見面甚歡,吃海鮮不忌口,引發毒瘡發作而死。這讓王昌齡好傷心,一頓飯失去了一位好友。路上在巴陵卻結識了正去往夜郎流放的李白。兩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王昌齡還作了一首《巴陵送李十二》給李白。王昌齡被貶為龍標尉時,李白給他寫了著名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失孟交李,好基友不斷篇。
摯友眾多,卻抵不過一個小人。安史之亂發生后,59歲的王昌齡輾轉返回老家。途經毫州時,卻被亳州刺史閭丘曉殺害?!耙缘痘鹬H歸鄉里,為刺史閭丘曉所忌而殺”(《唐才子傳》)。越是無才無能的小人就越是妒忌他人的才華,王昌齡一介才子就這樣被害。不過這個奸侫小人很快也被收拾了。因為他按兵不動,不肯救援正在解宋州之圍的張鎬,致使宋州陷落。張稿以貽誤軍機罪處死他,臨刑時他還扮可憐,說自己有老母親需要養,求饒一命。張稿馬上回擊:“王昌齡之親,欲與誰養?”對這種孫子就是不能手軟!
王昌齡在七言絕句上與李白齊名,成就很大,非常有名氣,以“七絕圣手”成為名家。來看看這三首七絕,記住這五句,你就算搞掂了王昌齡!
一、邊塞詩
1、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2、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出塞》
還是那照耀過秦朝時的明月,還是那漢朝以來就有的邊關,守邊御敵由來已久,只是那戍邊的征人一直未還。秦漢以來的邊戰從來沒有間斷過,那些保家衛國的戰士獻身疆土,至死未歸。
若是龍城的飛將軍李廣還在的話,那些匈奴騎兵還敢得瑟嗎?準嚇得他們不敢再翻過陰山來侵擾。這句很豪邁,有擋不住的民族自豪感是??墒峭瑫r,又似有一種諷刺。畢竟李廣是漢朝時代的人,那么今天的將領誰有這本事?
全詩氣勢激昂振奮,豪氣沖天,充滿自信。王昌齡奔赴西域時還很年輕,加上當時正值盛唐時期,實力雄厚的唐朝與外域的戰爭基本上都打勝仗,所以詩人激情洋溢,氣勢磅礴,語言明快,表現出濃烈的愛國情懷。這首《出塞》也被譽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成為千古絕唱。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二、閨怨詩
3、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4、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候。
-《閨怨》
富貴人家的年輕少婦正值青春年華,無憂無慮,在一個明媚的春日,打扮得美美的登上自家高樓。這里的“翠樓”即青樓,別想多了,古代顯貴人家的樓多用青色,也由此可見該女子家境富裕。不過連登樓看風景都值得一番精心打扮,可見古代有錢家小姐出門有限。
本來心情好好的,想要遠眺下春日的景色,忽見那陌上的楊柳新綠,勾起了聯想,感覺整個人就不好了。楊柳既有離別之意,讓她想到了與丈夫的折柳送別; 又有春色之味,她突然意識到青春短暫,自己只能虛度,不免后起悔來,想當初何必非要老公從軍邊塞以求建功封侯呢?
盛唐之時,國力強大,所以從軍遠征、立功邊塞是一條“覓封候”的重要途徑。當時追求“覓封候”的社會風氣就跟現在有些女人把老公趕出去多掙錢一樣?!堕|怨》寫的就是這么一個“作”女。又要人家有出息,又要人家多陪你,此事兩難全好不好。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候。
三、送別詩
5、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芙蓉樓送辛漸》
辛漸兄,你回到洛陽后,如果那邊的親友問起我,你就告訴他們,我初心不改,仍然像玉壺里的冰一樣晶瑩純潔,未受世情的玷污。
王昌齡被謫官出任江寧(今南京)縣丞,他的朋友辛漸從潤州(今鎮江)渡江,取道揚州,北上洛陽。王昌齡就陪辛漸從江寧到潤州,第二天在江邊送別故人。此詩就作于此時此地。
江南的煙雨天氣,寒意彌漫。肅瑟的秋涼更添離情。一想到朋友的身影一會就會隱沒在楚山之外,就能回到洛陽與親友相聚,而自己還留在吳地,就像遠處這孤零零的楚山一樣,好不孤單。
一般人讓人帶話給親友,不都是報個平安、說自己挺好的嗎?可是王昌齡卻用玉壺表明心跡,告訴親人,自己雖然遭貶謫,但是操守并沒有改變,我的信念還是那么冰清玉潔,沒有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王昌齡的七絕詩意境深遠。他非常重視境界的表現,在《詩格》里提出“詩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睆娬{情景交融的重要性。他的語言簡練有力度,內涵豐富,氣勢曠達?!秶鸂t詩話》評價為:“王昌齡七絕,如八股之王濟之也。起承轉合之法,自此而定,是為唐體,后人無不宗之?!逼呓^是到了王昌齡這里才完全成熟的,對后人有很大的影響。
王昌齡的人生不是時人眼中的成功標配,但是,他想做什么就去做,還把一件事做得特別拿手,并做出了優異成績。雖然這些沒有給他帶來高官厚祿,然而他在精神上面的富足和創造出的價值卻非一般人可比,誰能說這不是一種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