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們看完張愛玲《傾城之戀》這部小說,是不是也和我一樣,只有一股莫名的寒意從腳底升起來。張愛玲式的冷靜與通透,與愛情搭配起來,就像冰箱里拿出的隔夜菜,感覺不到一點溫馨與欲望。
主人公白流蘇與范柳原的愛情(如果可以稱為愛情的話),充滿了算計和無奈。遇到柳原時,流蘇的心是饑不擇食的,只要有個人肯養她,就愿意投桃送李,她深知自己只是個離了婚的老姑娘,身無所長,談愛情太過奢侈。
流蘇的思想是保守的但是骨子里是開放的,她不肯放棄自己的家庭出身和身架,她是保守的,自實其力是令她這樣的人不恥的事情,即使在這個沒落的家庭中她倍受歧視、排擠,她也要忍辱負重在這樣的大家族中占一席之地。似乎能拯救她的要么是家庭,要么是另外一個男人,唯獨忽視了她自己,作為一個獨立的自主的人。
她唯一的希望就是找一個過得去的男人帶她脫離苦海,可是這幾乎是一個幻想,她下面的姊妹還有好幾個未曾出嫁,家人怎么會替他這個離異的單身女人操心?所以,當她有機會被妹妹邀請陪同相親時,她就迫不及待地出手了,自己的未來只有自己把握,她再也不想過寄人籬下的生活了。這時,她為了找到另一個依靠,又是開放的。
“今天的事,她不是有意的,但無論如何,她給了她們一點顏色看看。她們以為她這一輩子已經完了么?早哩!她微笑著。寶絡心里一定也在罵她,罵得比四奶奶還要難聽。可是她知道寶絡恨雖恨她,同時也對她刮目相看,肅然起敬。一個女人,再好些,得不著異性的愛,也就得不著同性的愛。"
就是這樣堅定、淡然,暗暗地用著勁。她在用自己的天平衡量著世界,她堅信這條路沒有錯。實際上她可以有很多路可以走,而這條是風險最大,也最容易走錯的路。
在范柳原這個在場面上混的老手看來,對流蘇的喜歡當然會勝過年少青澀的妹妹,這一點她完全有自信。她會跳舞也懂得如何抓住男人的心。何況,她是那么急切想要得到一個男人的愛。她釋放的信號,準確地傳遞給了范柳原。果然只一見,他就被她迷住了。在柳原眼里這應該算是愛情吧?不想承擔責任,沒有廝守一生的打算的愛情,應該更容易產生吧?
在白流蘇看來,他更像是走進自己狩獵圈的獵物,看著他一步一步接近自己的目標,她是幸福和甜蜜的。
第一次去香港時,她懷著興奮和期盼,一切猶如夢中。剛開始的那段時間,遠離世俗的騷擾,他們的兩人世界浪漫、寧靜、安逸。他們出雙入對,他愿意帶著她出入應酬,她也愿意跟著他。在外人看來猶如夫妻。
可是這樣浮萍一樣的相聚,注定諸多矛盾。
“兩人當下言歸于好,一同吃了晚飯。流蘇表面上雖然和他熱了些,心里卻怙惙著:他使她吃醋,無非是用的激將法,逼著她自動的投到他的懷里去。她早不同他好,晚不同他好,偏揀這個當口和他好了,白犧牲了她自己,他一定不承情,只道她中了他的計。她做夢也休想他娶她。”
“柳原道:我不至于那么糊涂,我犯不著花了錢娶一個對我毫無感情的人來管束我。那太不公平了。對于你也不公平。噢,也許你也不在乎。根本你以為婚姻就是長期的賣淫——”
他們兩個人,一個擔心對方會喜新厭舊,得到后就不再珍惜。另一個卻擔心,對方并不愛自己,只是貪圖錢財。時間就這么拖下去了,他們倆人各懷心事,欲擒故縱地試探著,猶豫著也堅守著最后的防線。
再后來,白流蘇只是表面上冷談地離開了范柳原,她內心忐忑地回到上海之后,她又跌回到原來的無助、絕望中,度日如年。誰能說看別人的臉色的日子能好過呢?
當她收到了柳原讓她返港的好消息,她只感到失敗。她捫心自問,自己真有那么愛范柳原嗎?如果沒有家庭壓力,是不是自己就不用這么狼狽?可是沒有人告訴她答案,她依然沒有選擇余地。她永遠在上海的家和香港的他之間搖擺。
也算上天有眼,來香港后就發生了戰爭,猝不及防地,差點讓兩人失了性命。雖然最終有驚無險,可是對他們驚嚇確實不小。誰也不知道,能不能活過明天?身無分文的柳原終于同意娶她為妻了。又或許是患難見真情吧?誰知道呢,世界上多的是陰差陽錯的事情。可是,不要以為結婚是大功告成,這樣的婚姻只是一切麻煩的開始。
“柳原現在從來不跟她鬧著玩了,他把他的俏皮話省下來說給旁的女人聽。那是值得慶幸的好現象,表示他完全把她當作自家人看待——名正言順的妻,然而流蘇還是有點悵惘。”
白流蘇像個藤蔓那樣依附于柳原,對他的逢場作戲除了熟視無睹還能如何?她沒有資本可以抗議。這是當初她苦苦期盼的生活,她還有什么不滿意呢,愛情她從來不敢奢望。這樣的女人的愛,真的低到塵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