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學那年偶然讀到一句話,現在看來仿佛一道魔咒,那句話說:從此以后,故鄉只有冬夏,再無春秋。
老實說,即使人生的前二十年,幾乎完全沒有離開過這座城市,我對她的印象也只有涼爽的夏天和被冰雪覆蓋的冬天。對于哈爾濱來說,春秋實在短的可憐。
冬之暖
哈爾濱的冬天雖然天氣app上顯示的數字嚇人,但只要在南方呆過的孩子就知道北方的冬天還是比較舒服的。不同于南方的潮濕,在干燥的天氣下寒風雖然凜冽,但好像不會那么深入骨髓,更何況北方給力的暖氣,讓人每每回到家中就能感受溫暖。
說到哈爾濱的冬天,一定少不了雪這個元素。每當冬日臨近,雪花就像身穿輕紗的仙子,優雅地從天空飛降。她有時候慢悠悠,一片一片輕輕飄下來;有時候又像是個急性子,召集了眾多小伙伴,一同急切地伴隨寒風呼嘯而至,不一會兒白茫茫的雪花就覆蓋了整個地面。
小時候最期待的就是下雪,哈爾濱雪量夠足,只要下一晚上,第二天起來就可以堆雪人了。如果趕上下完雪第二天回暖,雪會融化,但到了晚上氣溫又會下降,本已融化的雪水就又會結成冰。小時候我最喜歡的就是爸爸媽媽每人拉著我一只手,一路小跑,拖著蹲在冰面上的我。后來長大了,很少再出門堆雪人,在學校里要負責掃雪,下雪變成了一件麻煩事。
直到上了大學,那也是一個北方城市,沒有哈爾濱冷,但偶爾也會下雪。南方同學第一次看到雪,興奮的忘記穿外套就從宿舍里跑出去,她們捧起一小撮雪,看著它們在手掌中融化,像極了很多年前的我。
那時候我突然明白,很多我們已經習以為常的東西,對于從來沒有得到過它的人,是多么珍貴。
高考填報志愿的時候,我知道爸媽都希望我去哈工大,但當時的我,一心只想去外面的世界。我對這個生活了將近二十年的地方感到沒有新意,我需要去看更廣闊的世界,登上更大的舞臺。
六年前,我提著行囊坐上離家的火車,從那一刻開始,哈爾濱于我而言,只有冬夏,再無春秋。
我不知道是不是距離產生美,即使再獨立的人,出門在外也都會想家。每年寒暑假,有些同學留在學校做實踐調研,有些同學積極申請實習,也有些同學約上三五好友滿中國的旅行,而我每一個假期都是乖乖留在家里。我沒有拿過科研實踐的獎,大四之前也沒有像樣的實習經驗,但我并不后悔,也不覺得假期被我過的單調乏味,可以留在家人身邊,多看這個城市一眼,都是值得的。
去年冬天,我得到了一個工作地點輪換的機會,毅然決然地答應 HR 調去亞布力工作半年。雖然我明知這將是一份苦差事,但只要離家近一點,即使再難也不是問題。
百轉千回,男朋友和我一起輪換到亞布力的度假村工作。這個離哈爾濱幾小時車程的北方小鎮,帶著北方的豪爽和淳樸。休息的時候,我們喜歡坐在床邊,看著紅色的纜車在飄雪中來回穿梭,度假村的客人們從山頂的雪道上飛馳而下。天氣好的時候,陽光透過窗子射進來,照在餐桌上,好像食物都會被溫暖一樣。北方的冬天就是這樣,室內室外兩重天。
事事難料,因為工作上的調動,我們不得不離開亞布力。消息來得突然,第二天我們忐忑地坐上了開往哈爾濱的火車,然而心里還來不及盤算對未來的打算。
這是我第一次帶男朋友回家,家里房子很小,提前也沒有準備,我問男朋友說我家里很小,你會不會嫌棄我呀?他說小點好,住著溫暖。
男朋友在我家住了一個禮拜,我帶他去了中央大街,看了索菲亞教堂,在松花江上玩了汽艇,直到走在玻璃江橋上的時候,他終于鼓起勇氣說還是不要出門了。這個從來沒見過雪的廣東人,遇到哈爾濱,真的是怕了。
我把手套摘下來,握著他的手,問他這樣還冷不冷,他呼著哈氣說,只要有你在再冷也是暖的。
夏之藍
大二那年帶著我媽去澳門旅行,有一晚吃飯的時候和旁桌的一個本地叔叔聊起來。他問我們是哪里來的,我說是哈爾濱。他異常驚奇,說那里真冷啊,他們在熱的地方生活慣了,沒有膽量去那么冷的地方。我說冬天怕冷,可以夏天去啊!那個叔叔問,夏天不冷嗎?我解釋說,夏天平均氣溫也有二十幾度,可能是全國最舒服的地方了。
一般人對于哈爾濱最直觀的印象,無非是冬日的冰雪帶來的刺激,實際上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哈爾濱姑娘,我更偏愛夏日的她。冬天整個北方都要燒煤取暖,空氣質量似乎差了許多,而夏天的哈爾濱仿佛要彌補回來,將最純凈的藍注入天空。
上一次回家是六月中旬,上海已經到了在室內不開空調就呆不下去的境地,空氣中夾雜著炙熱。我打趣說回家避暑,果然傍晚一下飛機,微涼的空氣撲面而來,我特意穿了牛仔外套,然而我媽看見我問的第一句依然是有沒有穿秋褲。這個世界上有一種冷叫你媽覺得你冷。
對哈爾濱略微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她是一座充滿著異域風情的城市。無論是白鴿縈繞的索菲亞教堂,還是浪漫又不失人情味的中央大街,無論是紅腸還是大列巴,都是哈爾濱異國風情的完美詮釋。不過除了植根于歷史的建筑和美食之外,在她的現代化建設中也不斷融入著優雅和異域的元素。
回家的第二天,萬里晴空,我沿著音樂公園徒步。新建的音樂廳是一個多面體建筑,酷似一個巨大的八音盒,大音符雕塑隨意躺在新綠的草地上,象征著音樂也是這座城市的靈魂之一。
不同于上海或是香港的雙層旅游巴士,哈爾濱的旅游巴士只是普通的公交車。街邊的站牌也沒有電子化,看上去已經有些年月,但正是折損了站牌的這段歲月溫柔了這座城市。
或許是因為工作日的關系,街上行人很少,完全不同于中心地段車水馬龍的景象,道路顯得空曠異常。綠燈的時候,我甚至站在路中央拍了照片。寬敞的馬路,兩旁綠樹成蔭,歐式的路燈不僅在夜晚會照亮人們回家的路,就連白天也裝點著這座城市。
這次回家最大的感觸就是哈爾濱真的一直在發展,她越來越變成我喜歡的樣子。我希望我也可以像她一樣,一直在改變的路上,成為更好的自己。我很想用相機記錄下她的改變,她所有的美麗。然后我突然想到,在我將她的美麗展現在鏡頭下的時候,會不會我也出現在別人的鏡頭里呢?
人生的前二十年在這個充滿異域風情的城市生活,認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出門闖蕩看更大的世界才不辜負青春年華。離開以后終于明白有一種滋味叫鍋包肉,有一種文化叫中央大街,有一種優雅叫索菲亞教堂,有一種情懷叫老道外。一座城市之所以讓人感到溫暖,一定是因為那里的人溫暖過你的心。
哈爾濱,這里藏著爸媽帶我去松花江看冰燈的回憶,有和朋友一起在操場奔跑的自由,有無憂無慮的童年,也見證了我為夢想努力的日子。出門在外,故鄉會成為每個人心底的念想,如果有緣,我想帶你一起回到那個用冰雪溫暖人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