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睡覺嗎?
如題,請不要想歪了。(づ ̄3 ̄)づ╭?~
你肯定會說,吃飯、睡覺誰不會呀?
但事實證明,很多人之所以失眠的原因就是因為他根本不會睡覺。
研究證實,睡眠對免疫系統功能正常、精神健康和人體細胞的生長修復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睡眠不足會造成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判斷力下降,持久的疲勞還會導致易怒、緊張和焦慮等情緒產生,進而影響我們的工作和生活。
那么,如何才能擁有健康的睡眠呢?答案很簡單,好的睡眠就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只要一點點時間和一丟丟努力。
-1-
睡眠的頭號敵人——干擾
睡眠是什么?是一種相對無意識的靜止和休息的狀態。睡眠的特征是:對外界刺激的反應減弱,也就是說精神上逐漸與外界分離、隔絕。許多成年人失眠,均來自于源源不斷的睡眠干擾。
現代生活中,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海量的信息通過互聯網和無線互聯網進行飛速傳播,無孔不入地進入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大腦夜以繼日地工作,對信息進行分門別類和處理。而信息處理的過程會引發一系列的情緒反應,因此會產生疲勞感及緊張、焦慮等情緒。
試想一下:當我們忙碌的工作了一天,回到溫暖舒適的家里,洗了個熱水澡,躺到床上準備睡覺了,看下時間晚上9點鐘,時間還早,刷會兒微博、微信,再看個電視劇。當你還沉浸在劇中的悲傷情緒中時,無意掃了眼時間,11點30了,意識到現在該睡覺了,明天還要早起上班。你關了燈準備睡覺,可翻來覆去就是睡不著。反正也睡不著,不如起來接著看吧。然后,第二天一早你頂著個熊貓眼不停地打著哈欠去上班。
這是人為造成的失眠,你確實想睡覺了,可你的精神受到刺激處于非常活躍和亢奮的狀態下,使你無法入睡。你可能會說:是不是讓我們遠離手機、電腦?道理我們懂,但臣妾做不到啊。。
NONONO,我也做不到,你當然可以看電視劇、玩手機,多久都可以,但不要躺在床上做這些事情。長久的躺著對你的入睡非常不利,臨睡前要相對的減少外界刺激,給自己一個安靜的入睡環境。
TIP1:減少在臥室的逗留時間,在臥室的時間只能睡覺。
-2-
“姿勢不對,起來重睡”
很多人說什么睡覺前要保持自然仰臥、什么左側臥、右側臥,又血液回流又防止臉上長皺紋巴拉巴拉的,其實我想說的是。。姿。。勢。。不。。重。。要。。
一些人無法入睡,正是因為他們需要花大量的時間調整睡姿。這不僅會使人產生煩躁的情緒,不利于睡眠,還很可能因此錯過入睡的“窗口期”。
我們的睡眠一般分為五個階段:第一階段我們覺得昏昏欲睡;第二階段我們將進入輕度睡眠;第三和第四階段我們將進入深度睡眠;第五階段我們會做夢,這時我們的眼睛將快速地運動。五個階段為一個周期,每個周期持續90-100分鐘。
健康的睡眠通常需要經歷4-6個周期。美國睡眠研究學者提出這個規則同樣適用于整個白天。也就是說大約每90分鐘,我們的精神集中程度下降1次,即人們容易打瞌睡的時間。有些專家認為失眠者難以入睡是因為他錯過了睡眠窗口期,不得不等待下輪睡眠期的到來。
TIP2:不要因為擺姿勢,錯過了“覺頭子”(東北方言)。
-3-
當你失去了夜晚,你失去了什么?
(提醒:shui mian)——>(吃瓜群眾:切ie ~)
燈光是偉大的發明,它使我們的活動不再拘泥于白天,我們不再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規律,盡情的擁抱夜晚卻依舊燈火通明、亮如白晝的城市。當星星消失在炫目的城市天際,隨之一起消失的是我們對美妙夜空的想象。同樣,當你在夜晚喧鬧的城市中聚會、喝酒、加班時,所犧牲的本應是你的睡眠時間。
想象一下,幾百萬年前我們的祖先們,應該沒有失眠問題的困擾吧。當然,我并不是說要回到茹毛飲血的時代,只是從這個角度說明,失眠也許不是僅屬于現代人的一種病癥,但它的確是由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引起的。
科學證明,光污染與我們的睡眠和健康有非常直接的關系。通常情況下,視網膜感知環境中的藍光亮度,給出光暗信號傳遞給松果體,大腦會據此信號調節褪黑素Melatonin的分泌。褪黑素可以簡單理解成“瞌睡因子”,當周圍光線變暗,大腦會分泌瞌睡因子,我們會因此產生困倦的感覺;而光線變強或白熾燈環境中,松果體會停止分泌瞌睡因子,即使我們的身體已經處于疲憊狀態。
即使是十分微弱的燈光下褪黑素的產生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在強光下的影響就更大。褪黑素的減少分泌被認為很可能是夜班工作者致癌的成因之一。
TIP3:減少夜間工作、學習的時間;可以借助遮光簾和眼罩,保持睡眠時不受光線干擾。
-4-
“吃”出好睡眠
我們都知道睡前不要吃太多,但吃什么、怎么吃更有利于睡眠呢?
(hehehehe~吃貨可以跳過此條,因為看了也沒用。。)
N-乙酰-5-羥色胺N-Acetyl serotonin(是的,請原諒我的專業性)是一種天然的化合物,其作用與褪黑素類似,可以使我們產生困倦感。事實上我們可以通過“吃”來調節這種物質的分泌。
比如食用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土豆、面條、香蕉等,當這些食物在胃里消化的時,它們會釋放出胰島素,胰島素能幫助色氨酸進入大腦,色氨酸會轉化為N-乙酰-5-羥色胺,這種物質會讓人產生睡意。反之,如果攝入大量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肉類、魚類、蛋類等,蛋白質轉化成氨基酸將阻止色氨酸進入大腦,因此讓人產生睡意的N-乙酰-5-羥色胺將相應減少,人們就會變得更加警覺。
翻譯一下就是:中午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可能會很好地消除你下午的睡意。晚餐吃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應該會有助于你的睡眠。
TIP4:睡前多吃含碳水化合物的事物,最好在就寢前四個小時進食。
-5-
情緒與睡眠
當你翻來覆去睡不著的時候,你是什么感覺?
(廢話。。煩啊。。)
是的,煩,但是你越煩越睡不著,越睡不著越煩,結果就是。。。瞪著眼睛到天亮。。
情緒會影響我們的睡眠,失眠是抑郁癥患者的一種典型癥狀(但并不是所有的失眠都是抑郁癥或抑郁癥引起的)。焦慮和壓抑的人當中有85%-90%的人存在睡眠問題。這些情緒導致我們長時間神經緊張,而神經緊張和身體緊張都是睡眠的克星。
為了保證夜間正常的睡眠,腎上腺素Epinephrine和皮質類固醇Corticosteroids這兩種激素的分泌會處于一天中最低水平。早晨醒來,即使你很疲憊,也很難保持熟睡狀態,因為這兩種激素的分泌正在緩慢上升。
當我們情緒緊張或亢奮時,會加速這兩種激素的分泌,使我們入睡困難,而這種短時間無法入睡產生的焦慮感,會進一步加重失眠癥狀從而導致惡性循環。
如何舒緩這些負面情緒?參見另一篇文章《你為什么會開心——淺析快樂的化學公式》。而身體的緊張可以通過泡澡、按摩,或簡單的身體緊繃放松訓練改善(深。。呼。。吸。。)。
TIP5:睡前可以做一組身體緊繃放松訓練(例:腳趾腳掌繃緊,持續一小會兒,然后放松,身體其他部位同),15-20分鐘的訓練可以降低皮質固醇水平。使我們緊繃的身體得到放松。冥想也有助于放松情緒。
-6-
結語
除以上各項外,適度的運動、睡前泡個熱水澡都可以促進睡眠。而咖啡因、酒精、尼古丁等刺激則會一定程度上抑制好的睡眠。
每個人需要的睡眠時間不同,并不是睡覺時間越長越好。有些人需要9小時不受干擾的熟睡,有些人只睡5個小時第二天依然神采奕奕、容光煥發。
睡眠并沒有什么標準可言,它是因人而異的,只要你覺得經過一晚上的休息,第二天滿血復活了,那就是好睡眠。
參考資料:
1、Sheila Lavery《睡眠的力量》;
2、BBC紀錄片《睡眠十式》;
3、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