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彭老師聊手作

不知道你還記不記得,小時候,媽媽親自為你織的一件愛心牌毛衣?

那雙巧手總是為你我編織出一個個美麗的童話。

是男孩,就織一輛可愛的小汽車。

是女孩,就織一只胖胖的小白兔。

無論用什么洗衣劑清洗過,毛衣總是夾帶著媽媽的體香和陽光的味道。

整一冬天,溫暖著我們,從頭到腳,直到下一個春天來臨。

在這個物欲橫流的工業時代,這樣的手作,好像離我們越來越遠了。

今天,在彭老師的辦公室里,或許是被用心制作的手工剪紙包圍著,那樣的滿滿當當,像是被無數手工藝者的靈魂包圍。在這樣的氣氛下,不知道是誰先挑起了頭,聊開了手作的意義。

我們不得不承認,為了讓產品更加物美價廉,流水化生產確實有它進步的意義。想想看,原本需要手工縫制很多天才能做成一件衣服。而放到大工廠的大機器里,在統一的設計圖下,裁剪、配線、縫制、完成,“咔擦咔擦”,“咔擦咔擦”,短短數小時就完成了一件衣服!這是何等的高效和便利!

但這并不代表終有一天,手作會被工業化產品所替代。

為什么?

明明機器制造可以做到分毫不差啊!而且短期內一次性可以制作成百上千的復制品,保證每一件都一模一樣。這是工業制造最大的優點,也是最薄弱的地方。正是因為機器無法根據布料做識別性調整,得來的產品才遠遠不及手作的珍貴。

每一個手工藝者在進行手作之前,都會認真端詳原材料,再根據設計圖進行調整,無論他們是進行剪紙、雕刻、捏塑、繪畫、書法還是任何其他形式的DIY。人們會根據材料的特性來調整線條或者制作手法,但機器不會。所以機器制造看起來那么精準,千篇一律,卻生硬得很;而手作有時很容易出差錯,即使是同一個手工藝人,在制作同一件物品時,不同的時間、空間、不同的心境都會造成作品細微的差異。卻因為有了這樣的千變萬化,手作反而更加柔美,更加自然。

在手作之時,每一個人都是帶著感情去勞作的。不管那時他是高興還是悲傷,是憂郁還是歡喜,是暴躁還是平靜,是狂熱還是寂寞,創作當時的情感狀態一定會一一反映在最后的作品里。不知道你是否曾經用心留意過,這一點,一定不會錯。

當你為愛人織一件毛衣,熾熱的愛戀會隨著毛線一針一針縫入衣服,變成永恒;

當你為長輩織一條圍巾,孝順的心意會隨著圍巾的加長而慢慢加厚,堆積成溫暖;

當你為子女織一雙襪子,期待的心情也會點點灌入,凝結成最無私的父愛母愛。

手作,不僅僅是手工藝人勞動與智慧的結晶,更是靈魂的集成品。

透過一件簡單的手作作品,即使只是一張剪紙,一朵繡花,一個茶杯,我們能看見一個民族的過去與未來。有這樣一種苗族,盤發時總是把頭發高高盤起,攏成一個長長的錐形立在頭頂。為何要這樣梳發呢?查了史料才知道,原來是很久以前這一支苗族經常被外族侵擾,為了便于時時刻刻逃跑,就把金銀財寶藏在高高梳起的發髻里,這樣不容易被外族發現,財富也就不易被盜取因而得到流傳。

復寫紙、復印機、3D打印機帶我們在復制的無限可能之路上走得愈來愈遠,廣而大的機械制造看起來實現了產品的實用價值,但卻遠遠滿足不了產品的藝術價值和精神價值。

手作,最美好的意義在于獨一無二。

像寫信一樣,尤其是用筆親手寫下一字一句,手作也是一種舉世無雙的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是親密又私密的表達。

即使附加介紹了千言萬語,只要一句你懂,就已足夠。

現在,回到你曾經駐足的畫廊外,回到你家里的衣柜前,

再用心去欣賞一下這世界上僅有的唯一的美。

去聽一聽,作者和你的心靈碰撞,

你就會了解,手作真正不可替代的意義。


________山卉寫于2014年10月27日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