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ntendo Switch(以下簡稱NS)已經公布一段時間了,我想談談我的看法。
任天堂搞了個大新聞,模糊家用機和掌機的界限。為何說這是大新聞,因為NS定位上腳踩手游、掌機,比肩其他家用機。
為何腳踩手游、掌機。因為目前掌機市場任天堂一家獨大,索尼的精力向PS4和PSVR傾斜,微軟根本沒有掌機產品,哪有阻擋任天堂掌機的對手。而且手游主要操作方式是觸屏,極其少數包含陀螺儀,這就造成無法精確操作。話說,手游的作用是消化碎片時間的,內容僅有塔防類、卡牌類、簡單動作類,無法與任天堂匹敵。
比肩其他家用機。因為任天堂的IP豐富,夸張點說所有游戲類型都能在任天堂找到對應IP。而且構架更貼近主流,雖然不是X86構架,但是很容易兼容X86。還有,低機能不完全是壞事。低機能有利于降低開發成本和加速開發速度,這一點更容易吸收如LEVEL-5(“二之國”系列的開發商)、ATLUS(“女神異聞錄”系列開發商)之類開發商加入開發游戲。因為高機能導致高開發費用、高開發周期,在已經存在的高清化游戲平臺上體現頗為明顯。
話說NS的機能也不要太悲觀。對比一下,PS3有G70架構136個CUDA,Tegra X1有Maxwell構架的256 個CUDA,NS所采用的最新定制Tegra芯片可能保證在Tegra X1的水平或者更強。我想,在家用機模式下能達到PS3的水平;掌機模式保持540P保證續航。
在此機能下,續航應該也不用太擔心,因為Tegra X1的平均功耗是1.5W,定制版Tegra也可能維持在這個量級水平。畢竟5.5寸手機已經能做到容納2800毫安到3300毫安的電池了;就算續航差強人意,我們還有充電寶。(手柄更不用擔心,現在的藍牙功能很省電)
任天堂真的因為想搞大新聞而變了嗎?沒有。在按鍵上有從N64集成下來的C(功能)鍵,在NGC一直幾乎延續下來的雙搖桿, 在SFC一直幾乎延續下來的ABXY鍵、肩鍵,還是強調多人面連;那個“”大新聞“”是把任天堂一直堅持的理念用更先進的成熟技術展現出來。
看看同樣想搞“大新聞”的索尼,它選擇了VR。VR是不錯,就是線太多、有暈眩感、游戲的交互邏輯需要重新探索……。看來還是任天實惠。
關于中文,我想不要急,因為急也沒有用。在Wii時代,任天堂臺灣是有幾款中文版Wii游戲,在臺銷售的Wii是日版;3DS時代,港版3DS中文版卡帶帶有簡繁中文(明確標明繁體中文,不帶簡體中文)。我個人認為,只要美日市場銷量好,任天堂會考慮中文的。畢竟有iQue(神游)“潛伏”在中國大陸。哪怕iQue已死,只要有錢賺,也會出現任天堂中國分公司。
我想,在可預計的未來。我們可以在NS隨時隨地玩“”白了少年頭“”的《火焰紋章》、“沒有綠帽子”的《塞爾達傳說》和“紅的一如既往”的《超級馬力歐》。也許《合金裝備4 愛國者之槍》、《偶像大師》XBOX360版初代移植也會出現(當然是超級小概率事件)。
反正,我對NS是樂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