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這種感覺:對一個事物,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但是具體要你闡述一下,啞口無言。
比如,挪威的森林。
怕是每個人都熟悉吧?記得世博會時,我還特意去了挪威館。當時他問我,為何選挪威館?那會兒楞了一下,仔細問過自己,為何?那么那么多國家,為何偏偏想去挪威館?大抵是因了挪威的森林吧,讓挪威在我心里,成了親戚。
挪威的森林,最普遍的熟悉,應該是伍佰的歌了。
或許我不該問
讓你平靜的心再起漣漪
只是愛你的心超出了界線
我想擁有你所有一切……
這首歌是伍佰讀完村上春樹寫的《挪威的森林》以后,有了創作的靈感,寫了這首歌。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名字,就用了書籍的名字。以前只對這首歌,旋律,歌詞,還有那足以振奮每一顆青春之心的力量所震懾……現在讀完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再回頭看整首歌:每一句歌詞,都是小林綠子的心聲。
小林綠子,父母相繼腦腫瘤去世,很長的時間里,前前后后大概有十年吧~雖然她也才只有十七歲,既要照料自家的書店,又要去醫院照顧病人,還要讀書……一直疲于奔波生活,但樂觀,開朗,也情緒化,不過青春期的哪個孩子不情緒化呢?
遇到渡邊徹的時候,她有一個男朋友,有一堆的臭毛病,當然也有很多很多優點。小林綠子不是輕易會喜歡一個人的女孩兒,當她喜歡上渡邊徹的時候,把這件事開誠布公跟男朋友談了,男朋友希望他跟渡邊徹斷了,她權衡再三,決定跟男朋友斷了。這時,她是知道渡邊徹有女友的。
至始至終,渡邊徹不曾跟小林綠子說過關于直子的只言片語。只說,有女朋友。實際上,直子是渡邊徹發小的女朋友,發小去世后,他與直子17歲直面死亡,讀大學義無反顧的選了沒有人認識的地方。他們擁有共同的秘密,木月。后來他與直子相戀,彼時,直子正在精神院。
因為太復雜,也太……渡邊徹不愿意提及。小林綠子便一遍遍猜測:是不是愛上了有夫之婦……滿滿的全是苦澀。小綠林子救贖了渡邊徹。
讓我將你心兒摘下
試著將它慢慢溶化
看我在你心中是否仍完美無瑕
是否依然為我絲絲牽掛
依然愛我無法自拔
心中是否有我未曾到過的地方啊
那里湖面總是澄清
那里空氣充滿寧靜
雪白明月照在大地
藏著你最深處的秘密……
每一句話,都是小林綠子的心聲呵!
不禁想,伍佰演唱的《挪威的森林》創作者,有著怎樣的心路歷程,才能看完書,跟小林綠子產生共鳴,繼而創作了這種歌曲。看了看, 編曲:伍佰。填詞:吳俊霖。
伍佰的《挪威的森林》來源于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那么村上春事的書名,從何而來呢?
書中不止一次,提及甲殼蟲的一首曲子《挪威的森林》。之前渡邊徹、直子和木月在一起的時候,就有這首曲子的出現,后來在酒館,在野外,在小綠林子的家里,在療養院,在侄子的葬禮上……都有這首歌。也可能是我心里有謎,每次提及,我都特別留意,因為看整本書,我都是帶著疑問在讀的:為何取名挪威的森林?
看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創作背景:甲殼蟲樂唱出的曲子《Norwegian Wood》給了作者很大的靈感。那是一種微妙的,無以名之的感受。1987年村上春樹就以《挪威的森林》為書名寫了一本青春戀愛小說。
原來,村上春樹的書名來源,是甲殼蟲樂隊的一首曲子,也就是書中頻繁出現的那首曲子。有個詞,叫共鳴。
這個詞,還可以傳承。
找來聽聽嘍:
I once had a girl,
我曾經擁有過一個女孩
Or should I say
或者我應該說
She once had me.
是她擁有我
She showed me her room,
她帶我去看她的房間
Isn't it good?
這很好,不是嗎?
Norwegian wood.
像挪威的森林一般冷清
She asked me to stay and she told me to sit anywhere,
她叫我留下,讓我隨便坐坐
So I looked around and I noticed there wasn't a chair.
然后我環視了房間一周,發現這連一張椅子都沒有
I sat on a rug
那我就只好坐在一塊小地毯上
Biding my time,
等待著時機的來臨
Drinking her wine.
喝著她給的酒
We talked until two,
我們聊到深夜兩點鐘
And then she said,
然后她說
It's time for bed?
是時候睡覺了吧?
She told me she worked in the morning and started to laugh,
她告訴我她要在早上去上班,然后她就放聲大笑了
I told her I didn't,
我告訴她我不用
And crawled off to sleep in the bath.
然后就爬到浴室里睡覺了
And when I awoke
當我醒來的時候
I was alone,
我只是孤身一人
This bird has flown,
小鳥都飛走了
So I lit a fire,
所以我一把火把房子燒了
Isn't it good?
這不是很好嗎?
Norwegian wood.改前是:knowing she would?
這如挪威森林一般冷清的房子
邊聽這曲子,我邊想,以前也想過無數遍:挪威有森林嗎?有森林嗎?有嗎?有嗎?美不美,美不美,美不美?挪威的森林,這五個字的淵源,到底要追溯到哪里才是盡頭?百度了挪威,泛泛瀏覽了一遍,主要是找關鍵詞,知道了它是石油大國,被聯合國評為最適宜居住的國家,不使用歐元……沒有找到特別的森林訊息。倒不是說挪威一定沒有森林,而是,沒有我們,或者說我自己,從小腦子里所設想的:挪威有全球最美的森林。挪威的特產是森林,挪威的森林極美極美……我依靠寡聞的知識,臆想的挪威,在我心里,土崩瓦解。
講真,純英文歌兒,聽得時候又在走神~其實中午做飯時已經一遍遍在聽了~ 真的沒有聽懂。但是看了歌詞,真的真的崩潰了。不是崩潰,是那種熟悉的感覺……就是村上春樹《挪威森林》里描繪的那種感覺又回來了。歌詞所講的男生與女生之間這種相互碰撞,找尋,孤獨,撫慰的感覺,在書里滿滿的都是。
可見,不論是村上春樹,還是伍佰,作品都受了這首歌歌風的影響。
既然從挪威這個國家的森林資源入手,已經探索到無路可走。只能去找尋The Beatles甲殼蟲的創作來源了。
現在起,挪威的森林,真的與挪威這個國家的森林,沒有關系了……嗚嗚。
看了Norwegian wood,然后發現一段話:一開始的歌名叫‘Knowing she Would’。想想歌詞的前后內容,你明白它的意思吧?(即是說,‘Isn'titgood,knowingshewould?’這樣豈不好,知道她想要?)但是唱片公司提出異議,宣稱不能灌錄這種是非不分的詞句。于是約翰·列儂當場玩了個諧音游戲,把knowingshewould改成了NorwegianWood……
一場諧音游戲而已,感覺不會再愛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