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說: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最近忽然對魯迅先生的一些話有了更深刻的認知,也許到了一定層次,當初老師逼迫我們背誦的一些段落在內心又掀起波瀾吧。
就像上邊這段話,乍看還是希望,我拿到學習課程中來看,希望這個詞對于承諾來說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你就屬于承諾的低級階段,承諾最高層次是“無論如何”。
但此時看魯迅先生的話呢?那就又和“行動力”扯上關系了,“希望”像什么呢?像地上的路,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那希望呢?也像地上的路一樣嗎?走的人多了就會有?“走”是一個動詞,是行動。希望也正應該如此,只有真的去行動了,希望的事情,夢想的事情才會實現。
前幾天寫閏土,想變成中年閏土那樣麻木的人?還是想變成老了的豆腐西施?無疑,我們都不會考慮的,我們想變成我們自己,真的有價值的自己。
昨晚看《第一滴血5-背水一戰》,我們偉大的斗士蘭博又回來了。電影結尾用一些鏡頭帶大家回顧了整個《第一滴血》系列電影,讓我想起了當年坐在顛簸的客車里外出求學的情景。
那時候我還小,很小的年紀,還不認識這個好萊塢-史泰龍。但看了《第一滴血1》就被他那一種不服輸的氣概所折服。我不惹你,但若你欺負我,那我就用全部的力量和你對抗到底。
我想那種不服輸,不惹事,卻也不怕事的氣概正是年輕人的血性,那也正是那個年紀的人所擁有的生存意義。
現在我們的蘭博老了,有自己的莊園,有自己的養女,有自己的一些小愛好~挖了許多地下掩體,懷念越戰時代。他可能就想這樣平淡地過完余生了,看著自己的養女慢慢長大,就是最大的滿足,為了這個孩子他放棄了內心一些壓抑的沖動。
但,生活總是會有波瀾。
當有人觸碰到了他生命的意義,有人破壞了他的底線的時候,他依舊是那個無所不能的戰士。
此時的他已經不在乎別人是否看得起他,不在乎別人是否侮辱他,他在乎的、他牽掛的只有孩子。
他不是《颶風營救》里那位特工父親,他是一位已經老去的老兵。故事也并不是都如《颶風營救》中完美,當生命中的那束光暗去以后,必然得再去找一束新的光亮去指引方向。
我們的蘭博依舊是那位無所不能的斗士,你可以看不起我,你可以欺辱我,你甚至可以打傷我,但請不要觸碰我的家人,否則,我將把你們殺的片甲不留。
內心的一些東西其實從來沒有改變,只是因為年紀的改變,埋藏更深了。戰士依舊是戰士,只是因為年紀的增長,關注的重點不同了而已。
《第一滴血5》算是悲劇,無論最后壞人得到了多么慘痛的懲罰,蘭博最后也只剩了孤獨的自己。他只能再去給自己找來新的生存意義,否則,報仇以后所剩下的也僅僅是行尸走肉而已。
這應該是蘭博的告別戰吧,畢竟史泰龍已經七十多歲了,還能打到什么時候呢?但蘭博的精神一定會鼓舞我們走接下來的路,很久很久。我們也期待蘭博再次歸來,那時候的他一定又有了新的生活的希望,正如地上的路,走就是了。
史泰龍在不同的年紀拍攝了不同的《第一滴血》,我想他也在不同的年紀探索著生存的意義。并且把自己的想法用電影的形式表現出來,我這樣寫,也證明我也在追求,我也用我的簡單日記探索自己本身存在的價值。
外面的雨淅淅瀝瀝,冬天的雨非常凄冷,卻也有些反常。這是到了下雪的時間,遇見的依舊是冬雨連綿。安陽樊登讀書會的書友說安陽下了雪,這同樣緯度的莘縣為啥就沒看到雪呢?嘿嘿,這也是奇妙的事兒。
奇妙的事兒就像今年的經歷,我出去看了很多之前沒有去看的風景,去交了很多朋友,這都是我的主動選擇,很好的體驗。
走出建筑圈子,我發現外面的世界原來如此精彩,再回來的時候,我的內心也會有一些火花,也會有一些光亮,也會有很多的溫暖。
今天下午,我們濮陽的107同學會到范縣和我見面,很是期待。
不論未來的路有多困難,也不管未來的風雨多么凄迷,有團隊意識,有正向思維,一切都會越來越好。
魯迅先生的文章還有很多段落會背誦,那篇《紀念劉和珍君》,有一段:真正的猛士,可以直面慘淡的人生,可以正視淋漓的鮮血……
劉和珍君無疑是真正的猛士,我們的蘭博也是,你是嗎?你希望是嗎?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怎么才會有路,只有去走,路是人走出來的。那希望呢?也是人用行動去達成的。
如此而已,行動治百病。
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