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大學(xué)那會兒,我最喜歡去的地方就是圖書館。
學(xué)校不大,圖書館也只能算湊合。一樓主要是些報紙和雜志,每次新書剛到就被我看完;二樓有很多發(fā)黃、陳舊的書籍,翻閱起來仿佛更有味道。
在閱覽室外面,有一面大大的鏡子。大家每次進去,都會透過鏡子看到自己的妝容。
我喜歡坐在二樓靠窗的位置,靜下心來翻閱一些自己喜愛的書籍。窗外是一棵棵挺拔的竹子,枝葉在微風(fēng)的吹拂下“沙沙”作響;陽光透過玻璃窗照射到桌子上,讓人感覺滿心歡喜;從窗外望去,能夠看到那些在湖邊約會的男男女女……
如果沒課,我就坐在圖書館里看書、寫字。
畢業(yè)后,我一個人直接去了深圳。周末最喜歡去的地方,莫過于是圖書館和書店。比如福田、福永的圖書館,以及觀瀾的“簡閱書吧”等等,我都去過。
記憶中有時跟異性約會,也會選在這些地方。
離開深圳后,便來到了上海。
周末很少再出去,更別提去圖書館。一是不熟悉,二是嫌太遠,三是感覺不方便。
后來去過幾次所在區(qū)域的市中心圖書館,感覺很不方便。圖書館很愜意,但感覺真正學(xué)習(xí)的人其實并不多。大多在那里睡覺、玩手機以及玩電腦。
前段時間,男友告訴我附近有家免費的24小時書房。當(dāng)時開心極了,連忙拉著他就前往。那天天氣很熱,我們就這樣一路“閑情逸致”地步行過去。
后來,總算找到了。
在離開前,我一口氣借了很多本書。當(dāng)然我也知道了在居住的小區(qū)附近,有一個小型的便民圖書館。
那天刮臺風(fēng),我執(zhí)意要去那家圖書館。覺得宅在家里太懶散,想去那里看看書。
但一出門,風(fēng)雨就更加猛烈了。
終于到達目的地,卻被告知那天是閉館——因為臺風(fēng)天氣,真是崩潰。
上周末非拉著男友過去還書,也總算找到了具體位置。
“你少借點書,又不遠。什么時候想來,自己再騎單車過來。”男友說道。
“這下有個好地方了吧?”出門的時候,他不忘調(diào)侃道。
“我又不是從來沒有來過!”我不服氣地說道。
今天想著要去找資料,便又去了那家圖書館。
一進門,一股涼爽的感覺便撲面而來。
我看見有幾個人坐在電腦前,在專心地玩撲克牌游戲。挑了幾本書,便坐在靠窗的位置。
開始時在用心地整理東西,但后來越來越無法靜心學(xué)習(xí):旁邊的小孩子跟奶奶一起在玩平板電腦,發(fā)出游戲的聲響聲;后面一對高中生模樣的男女同學(xué),在討論著作業(yè);幾個趿拉著拖鞋、提著手提袋的大媽,帶著小孩子踩著碎步進來;有人的手機鈴聲想起,然后在那里大聲地講電話;一群小孩子在書架間奔跑,嬉笑打鬧著……
不遠處的牌子上寫著“靜”字,似乎并不起任何作用。
沒有辦法,就換到了別處。
本以為會安靜很多,但情況卻更加糟糕。坐在我身后的,是一群上海本地的老頭、老太太。感覺他們根本就不是來看報紙的,更像是來吹空調(diào)和聊天的。嘰里呱啦說個不停,聽不明白到底在說啥。說話聲音太大,完全不顧忌別人的感受。
“叔叔、阿姨,你們可以小點兒聲音嗎?不好意思啊!”沒有辦法,我只好過去小聲地提醒他們。
然并卵,依舊很大聲。
沒多久,有老人離開。后面的老太太竟然打起了呼嚕,聲音特別大。
“你們這些當(dāng)家長的,不要只顧自己在這里吹空調(diào)、玩手機,要看著自己的孩子。這些書籍撕壞了、凳子弄壞了,都是要賠償?shù)摹!倍呍俅雾懫饒D書管理員的聲音,她對著兒童閱覽室大聲吼道。
之后,她繼續(xù)跟那位送書過來的男人聊天。
準備離開前,我看到一位比較“特殊”的老人進來了:他只有一條腿,是自己坐在輪椅上過來的。只見他拿起一疊報紙,便認真地看了起來。
去前臺借書,那兩個女人的態(tài)度似乎并不是很好。
楊絳說過: “讀書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
是的,圖書館是適合看書、學(xué)習(xí)的地方。而修養(yǎng),就是圖書管理的那面鏡子。
走出圖書館的大門,外面依舊是炙熱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