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在人生之中都會出現種種問題和錯誤,不僅是孩子,連我們成人也會出現。當我們成人出現問題和錯誤之后,除了領導會批評,一般都是事實教育了我們,然后我們自身進行反思和糾錯。比如,有的人晚上喜歡出去大吃大喝,這種有損于健康的習慣,屬于個人問題,別人沒有權利指責和批評。但時間長了,很可能在體檢中就會發現身體出了問題,這時就會反思和糾正這個不良習慣。
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之中,完全沒有問題根本不可能,孩子們常常會出現諸如做作業拖拉問題、注意力不集中問題、沉迷手機網癮等等問題。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很多家長最典型的處理方式就是:批評、責備、孩子聽不進去的時候就罵、罵還不聽就打……
這樣情緒化處理問題的方式,不僅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甚至可能會導致更嚴重的后果,比如2019年的上海盧浦大橋17男孩跳橋事件和2020年武漢江夏區14歲初三男生跳樓事件等等,最直接的原因和導火索就是家長處理孩子問題的方式不當,都采用了情緒化的處理方式。
其實,人有自我反省的內在系統。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我們有比批評責備孩子更高級的處理模式:就是理智化處理問題模式,來引導孩子對自身問題進行反省和改進,這樣更有利于孩子的進步與成長。
那理智化處理問題的模式是什么呢?就是經典八問與民主商議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主要引導孩子自己反思和解決問題。
這經典八問是:
1.你怎么了或者發生了什么事情?(給孩子表達他內心需求或者感受的機會)
2.你現在覺得怎么樣?(讓孩子有宣泄情緒的機會)
3.你覺得這樣做對嗎,后果是什么?(引導孩子對自己的行為進行理性思考,培養三思而后行的好習慣)
4.你有什么想法,并打算怎么做?(培養孩子理性思考能力而非情緒化處理問題)
5.那你怎么決定?(培養孩子的決策力)
6.你需要什么幫助嗎?(讓孩子可以借助他人的幫助來實現問題的解決)
7.那你什么時候完成?(讓孩子有時間效果意識)
8.結果是你想要的嗎,你對自己有什么規劃和期望(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并進一規劃和發展自己)
以武漢江夏區的初三男生為例,如果他母親不是一上來就當著眾人的面扇他兩耳光,讓他顏面盡失從而做出讓他母親后悔終生的決定來。而是讓先他談一談到底發生什么事,然后讓他談一下自己的感受,以及對這件事的看法和導致的后果,再問問他打算怎么做,決定怎么改進,對自己今后有什么規劃和期望。
一次談不成可以分幾次完成,挑合適的場合和氛圍,比如把孩子領回家,給他做一頓豐盛的飯菜,然后再開始這經典八問,在雙方都冷靜的時候理智化處理問題,引導孩子自己發現自己問題,并及時地糾正和改進,遠遠比批評、責備,甚至打罵,更能讓孩子接受,效果也會更好!
如果孩子小,可以簡化問題,但理智化處理問題的方向和原則始終不變。比如孩子在超市,因為你沒有給他買他想要的東西而大哭大鬧,這時家長既不能妥協也不能生氣地當眾批評和責罵,可以轉移他的注意力或者在一旁冷靜地等他哭鬧完,然后在孩子心情變好了之后問他這樣做對不對?合不合適?以后應該怎樣做才更合適?如果真的很想要,可以跟爸爸媽媽好好商量。的確不應該買的,要讓孩子知道原因,并讓孩子明確再怎么哭鬧也沒用,比如飲料就對孩子的身體健康不利,提前跟孩子說清楚堅決不買或者一個月只能買一次等等,相信孩子也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