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智慧先求無知。
(1)古代教學先教根本智(前面這段先教無知),不像現在的教育能出人才不能出圣賢。重在平時的生活教育,掃灑應對,懂孝悌。學術上教人無知,只讀書不講解意思,老師讓孩童背誦百遍,讓孩童沒有時間胡思亂想,打掉妄想分別執著。五年學戒,跟一個老師走,一個方向,心靈清凈,走一個路子。師對生負全部責任,對學生的一生成敗負責;學生則依法奉行,要不折不扣。
(2)太學階段教你后得智,教你無所不知——你從前背過的書,無需教材,老師講解,同學討論,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觀光考察,實地帶你去看)。(3)三大昧,正受,正常享受只有樂沒有苦,否則必伴隨樂之外的東西。吉祥就是所做的一切事情合情合理合法,不妄想不顛倒。人死的時候,你走的很好,你的來生比這一生更好[走的吉祥,是果報]一個人走的時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縱然不修佛,他不墮三惡道。要想走的時候好,要積善行德,得真實的果報,見阿彌陀佛是善中之善,佛來接引。
人生在世,只是住幾天旅館而已,不是家鄉。人命無常,不要覺得一個人很健康,所不定第二天就走了,不能不提高警覺啊,認真念佛求生凈土得無量壽。
往生是活著去的不是死,大乘佛法有言,不老不病不死,一點不假。你要懂得理論,方法,你自己決定所求和得到。修定有功,開智慧了,戒是功,定是德。戒,如果得定,就是功夫,就進而德。如果戒不得定,是福,還沒有到功。
最好的布施:整個人全部的一生為眾生,他做出一個好的樣子來給你們看,你跟他學習布施的范圍擴大那個范圍。(如同虛云法師的一生)。布施功德,福德,舉而不迷,迷而不覺,保持你心地清凈,隨緣,樣樣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