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哲學同我不一致,我無法接受,如果有這樣的干部,公司的力量就無法凝聚起來。當然不光是干部,一般員工也要與公司一條心,一起朝著相同的方向努力奮斗。為此他們必須加深理解公司的哲學、思維方式,大家共同擁有這種哲學。
?
?
我27歲的時候,在幾位朋友的援助下,創立了京瓷公司。京瓷創業時的產品是電視機顯象管所使用的絕緣零部件,這是用我在此前工作過的松峰工業一家制造電子絕緣產品的企業所開發的陶瓷材料制造的產品。當時我很年輕,剛從大學畢業不久,在松峰工業我負責從產品的研發、生產制造到銷售的一系列工作。就是說,不僅僅是研究新材料,而且從使用這種材料開發產品到制訂生產工藝,設計生產設備,從日常的生產過程,到與客戶打交道的營業活動,有關這個產品幾乎全部的工作都由我來承擔。
但是就公司經營而言,我沒有任何經驗和知識。因此,在京瓷公司成立之初,三百萬日元資本金的籌措,為購置設備等,從銀行借貸一千萬日元等等工作,這是創建公司的準備工作,應該如何進行?我一無所知。同時從創業后的第一個月開始,雖然只有28名員工,但為了向他們支付工資、獎金,資金的周轉應該如何運作,我也摸不著頭腦。同時產品唯一的客戶是松下電子工業,我忙于去交貨,忙于收取貨款,努力工作。但作為經營者,到底應該怎樣經營企業,從一開始我就對此煩惱不已。應該如何經營企業?從想法到方法,我每天都在認真加以思考。在這個過程當中,孕育出我的經營哲學的雛形。
其實這是從根本上思考事物應有的狀態,這種思考的習慣從松峰工業時期已經具備了,松峰工業連續虧損,到發工資的時候,工資付不出,常常拖延一個星期,甚至兩個星期。獎金更不用談了。企業與工會總是紛爭不斷,公司內紅旗招展,一年到頭罷工不停。
我想離開這個公司,但卻不能如意,公司分配給我的工作是開發新型陶瓷材料,我不得不投入這項研究。公司待遇低,缺乏像樣的研究設備,條件惡劣。在這種情況下,要想做出出色的研究成果,該抱有一種什么樣的心態投入工作呢?這個問題我每天都在思考,煩惱不已。從這時起,為了做好工作,必須具備這樣的思維方式,必須抱有這樣的心態。每當我有所感悟時,我就把自己的想法記在研究實驗用的筆記本上。當我開始經營京瓷公司的時候,我常常把記錄了我工作要訣的筆記本拿出來,再添加上經營中新的體悟,將這些工作和經營中的要點重新加以整理。這就形成了所謂的哲學。
我自己投身于工作,埋頭于經營,在實踐中反復思考究竟該怎么做,工作和經營才能順利開展。在這一過程當中,終于領悟了有關工作和經營的理念、思維方式以及具體的方法模式,歸納起來就是哲學。這種哲學我不僅親身實踐,而且認真給員工講解。但是將這種經營的哲學灌輸給員工,讓整個團隊共同擁有的時候,往往會遭遇到抵制。有的人說,擁有什么思維方式,哲學,難道這不是個人的自由嗎?但是企業這樣一個集團,為了員工的幸福,需要確立一個遠大的目標,需要不斷發展成長,這就要求有正確的哲學,正確的思維方式,作為共同的標準。在此基礎上,來統一全體員工的方向,特別是領導眾多員工的公司干部,必須充分理解公司的思維方式,從內心與公司的哲學產生共鳴。
你的哲學同我不一致,我無法接受,如果有這樣的干部,公司的力量就無法凝聚起來。當然不光是干部,一般員工也要與公司一條心,一起朝著相同的方向努力奮斗。為此他們必須加深理解公司的哲學、思維方式,大家共同擁有這種哲學。但是雖然這樣強調,但是一直有人會有抵觸情緒。盡管如此,首先大家必須理解一個道理,企業是一個集體,為了實現高的目標、遠大的目標,大家在工作中,必須配合協調。不管個人的好惡,全體人員都需要擁有共同的思維方式,需要理解,并贊同這樣的思維方式。這是做好工作,實現企業目標的前提。
“將企業哲學強加于人,我很討厭”。對于持有這種觀點的人,應該明確的告訴他,你抱有這樣的觀點,在這個公司我們就無法共事,你既然討厭我們用這種哲學經營企業,那么你就辭職吧,去找一家適合你想法的公司。不理解、不贊同公司的哲學,表面上又裝出理解贊同的樣子,彼此都不愉快。既然如此,你就應該去與你的思想哲學一致的企業,我認為這一點必須明確。沒有任何妥協的余地。
(本文為稻盛和夫演講整理稿,有刪節,標題為本刊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