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六月份的時候,讀了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一書,愛情是其的中心情節,我超級喜歡維特這個少年,可能是他身上有我的影子,悄悄地敲擊著我的心靈。
?
? ? 這本書采用的是第一人稱的書信體,讓主人公面對面地向讀者述說自己的經歷,傾訴自己的情感,在讀者眼前展示了一個復雜豐富的人物內心世界。
? ? 維特離開生活多年的城市,來到僻靜的小鎮,就在這里,遇到了他以后世界的中心——綠蒂。自從相識,這個女孩兒就吸引住了維特整個的靈魂,成為了他的全世界,偏執的唯一與永遠。“在這個世界上,只有愛才能使一個人變得不可缺少”,在那些日子里,愛情成了維特生活的全部,所有思緒都會被這個女孩牽引。
? ? “這世界要是沒有愛情,她在我們心中還會有什么意義!這就如一盞沒有亮光的走馬燈!可是一旦放進亮光去,白壁上便會映出五彩繽紛的圖像,盡管僅只是些稍縱即逝的影子;但只要我們能像孩子似的為這種奇妙的現象所迷醉,它也足以造就我們的幸福啊。”是啊,就算愛情最后會化為泡影,但那時帶給我們的愉悅無法替代,只會深陷于這種幸福之中。
? ? 然而綠蒂是屬于別人的,不由自主產生的憂慮與哀傷包圍著維特,陷入三人的戀愛糾葛,常常處于矛盾之中,愛情帶來的不再是歡快,而是痛苦難過……“我有時真不能理解,怎么還有另一個人能夠愛她,可以愛她;要知道我愛她愛得如此轉移,如此深沉,如此毫無保留,除她以外,我就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不了解,什么都沒有了啊!”再怎么絕望無助的吶喊,再怎么深摯熾熱的愛戀,也抵不過現實中綠蒂與未婚夫的默契與幸福。維特作為這場愛情的第三者,所愛之人不可得,會為綠蒂的一點點回應而歡喜,卻也飽受內心煎熬,所有情感不斷堆積,終一天,破堤崩塌……
? ? 簡媜說“深情本身就是一場悲劇,必然以死來句讀。”
? ? 是啊,愛上一個已經訂婚的少女,開始就是一個錯誤,不是所有深情都能得到圓滿的結束,維特最后不堪忍受思念之苦自殺身亡。
? ? 也許自殺看來是一種懦弱的表現,但無可厚非,社會的不容與愛情的不得一同將他推向了死亡,維特的死是對自己的一種解脫,結束所有無望的追求,也結束自己在這俗世所看不慣的一切,如果改變不了,寧愿碎玉,也不同這世界茍同。
? ? 無限的精神世界同社會限制及束縛之間矛盾不可調和,這是一個時代的煩惱,憧憬和苦悶。這本書的背景是在德國發生“狂飆突進”運動的時候,歌德創作的維特是時代的鏡子,也是時代的沉思、時代的嘆氣和時代的哀泣。
?
? ? 我曾是維特,但我不再尋找我的綠蒂。
? ? 也許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曾有過一個綠蒂,她是美好的存在,很愛很愛,卻不能得,我們雖有維特的癡情,卻沒有他的勇氣,我們不敢向毫無色彩的生活說再見,我們只是安慰自己,會有更好的他或她,默默地受下生活給我們的苦痛。
? ? 曾經很喜歡一個男生,那時候他的名字成了生活的禁語,一次次的失意,一回回的絕望,終于讓身上的維特死掉,這個名字也再也不會避諱。是的,不再奢求唯一和永遠,雖然我還是期盼簡單純美的愛情,但現實敲醒我,請不要再尋找綠蒂。
? ? 不是我消極,只是現在看來,那時候以為的天長地久,現在看來未免有些可笑,過于輕浮,是啊,畢竟不愛了。
?
? ? “從這時起,日月星辰任其悄悄地又生又落,我卻不知白天和黑夜,我周圍的整個世界都消失了。”? 維特對綠蒂的一見鐘情,很是正常,畢竟人嘛,都喜歡美好的事物,但是如果她已有所屬,我們該選擇的不是深陷,而是遠離祝福,不僅成全別人,也解救了自己。
? ? 人啊,還是活得簡單純粹一點好,世間萬物,明朗可愛,打開心,會發現很多的曾沒有發現的那點美好。維特是個悲劇,但我們不要讓綠蒂牽擾我們太多,畢竟還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喜愛。
? ? 我不會尋找我的綠蒂,她是愛而不得,她不值得唯一和永遠。
? ? 最好的自己只給最對的人,綠蒂不是對的人,所以請輕輕說一聲:“你好,再見。”抬起頭看看前方的路,是呢,花兒開得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