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地址:?mp.weixin.qq.com/s/Cfbn6YCe9Hit0n_bEGcSOw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縱然不好的地方有很多,但社會上升的通道還沒有完全關閉。真正有才的人很難被埋沒了,即使是草根也好、屌絲也好,只要把握了一個機會,香車、美女、比基尼通通不是夢。
很多大佬、大咖也大多是草根慢慢起步,從剛開始一個人默默的摸索,到成立工作室,項目可以放大了開始開公司,都是一步一個坑踩過來的。
咱們草根本來就用戶不疼、投資人不愛。
為什么用戶不疼,用戶知道那蛋疼的產品、過度的營銷是你做的,別說疼你都想打你。
為什么說投資人不愛,資本最理性,嫌貧愛富,首先說的就是投資人、其次才是丈母娘。
弟兄們辛辛苦苦成立公司了以為開始一路坦途了,誰知道還有更多的坑在后面。
就拿開公司來說就會涉及很多坑,這些坑或大或小、或深或淺,雖然有的坑掉進去不至于摔死,但是萬一掉進一個糞坑也他媽難受啊。
作為一個從身無分文到成功把公司做到一無所有的老鳥,老金和你一起來盤點一下草根開公司最容易栽跟頭的8個隱蔽大坑。
這8個隱蔽陷阱里面,其中有3個陷阱踩了很可能會把公司拱手相送,有2個陷阱一旦進去,別說公司倒閉、甚至可能被關進監獄。更可怕的是有5個以上的陷阱會被95%的創業者忽略掉。
下面用坑深指數和隱蔽指數來衡量,坑深指數說的是掉坑之后的危害性,隱蔽指數說的是否容易被忽略。
坑一:注冊資本坑
當你看到注冊資本一個億甚至更多的公司,會不會覺得這個公司很牛逼、很有實力?
從14年實施了新公司法,注冊公司門檻大大降低。以前公司的注冊資金是實繳,公司注冊資金是多少,就要繳多少資金到公司賬戶里面去驗資。
現在改成了認繳制,注冊資金繳納1元就可以成立公司了。所以很多人想把公司的注冊資金注冊的高一點,這樣會顯得非常牛逼。于是就有一些創業者直接把公司注冊資本注冊為幾千萬、一個億。確實,乍一看顯得非常牛逼,但這么做風險很大。
因為有限責任公司是根據股東的出資額來承擔責任,公司注冊資金一個億,公司的股東也就是要承擔一個億的責任。萬一有一天,公司里面出現虧損、或因為侵權、違法需要承擔巨額賠償導致資不抵債,想直接申請公司破產?
公司股東就必須補齊注冊資本金,注冊資金一個億,本來實繳一塊,那么好,先把剩下的九千九百萬補齊。
所以公司注冊資本并不是越高越好,如果看到一個公司注冊資本非常高,基本上是以下三種情況:
1.忽悠用戶,以互聯網金融公司比較多
2.老板自己也不太懂,被自己給忽悠了
3.特殊行業確實需要一些注冊資金的門檻
金評:這個坑是很多創業者剛開始注冊公司很少會考慮到的,一般沒事,萬一有事就是大事。
解決辦法:根據實際需求設計注冊資金多少。
坑二:一人公司坑
關于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區別可以百度查一下,網上資料一大把,實際應用中區別就是大一點的公司、要往上市方向走的公司選擇股份制公司,對于我們創業者來說,注冊有限責任公司是比較合適的。
有限責任公司里面有一種形式叫一人有限責任公司,如果公司是個人獨資公司很可能會選擇一人有限公司,但是一人有限公司有一個非常大的隱患。
公司法規定,一人有限公司在申請破產時,應該證明個人財產的獨立性、把個人財產和公司財產進行有效區分,如果不能區分,個人將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一個人的公司很容易把個人資產和公司資產搞混淆,管理不當很難進行有效區分。而無限連帶責任就是,如果公司有責任,個人需要無限的來成單公司的責任,如果公司成單了巨額債務,需要破產,那么個人以后就得拿個人的資產來承擔責任,直到把債還清。
一人有限公司好處沒有,但風險巨大。如果有限責任公司出現這種情況,股東直接以出資額申請破產即可。
金評:和注冊資本坑一樣,也是有巨大風險隱患。
解決辦法:讓親友代持做聯合股東。
坑三:公司法人坑
如圖,為什么馬云、馬化騰、李彥宏、任正非不做公司法定代表人?
公司在法律意義上就是一個人,叫做法人,我們平時說的法人坑實際上說的是法人代表。
因為作為老板和股東來說,權益和權利的分配是按股份比例來分配,所以法人代表這個名頭起到的作用更多的是一個名分,如果看淡一點甚至只是一個虛名的名分。
可以說公司實際控制人做法定代表人并沒有實際上的好處,但是壞處卻很嚴重。
一旦公司出現法律問題,第一個被捕的就是法人代表,而公司實際控制人不做法人代表可以靈活很多。你可能說了,老金你是不是有點陰暗,怎么老想著破產、出事,就不能想點好的嗎,我們遵紀守法不會有這些事情的。
因為之前老金做金融,所以對風險控制就特別的敏感。做企業其實也是一件法律風險很高的事情,中國針對企業的法律太多太多了,說不定就在無形中觸犯了某條法律,侵權、違規、財稅問題、勞工問題、集資問題等等;
還有做互聯網行業比較超前,有可能出現一些灰色和無人監管的行業,本來做著沒事,萬一哪天抽風就約你喝茶,誰敢保證這種事情不會發生到自己身上。
比如之前某P2P公司因為資金問題,被人舉報非法集資,公司法人兼實際控制人直接被抓進去了,直接導致信用危機和擠兌,樹倒猢猻散一下子一蹶不振了。
雖然后來證明沒有問題被釋放,但是帶來的惡性影響會很嚴重。如果不做公司法人,至少留下可以斡旋活動騰挪的空間和時間。
好處很少,壞處很多,這就是為什么那些實際控制人不做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
金評:99%的創業者都意識不到這個潛在到幾乎隱形的風險。
解決辦法:找親友、高管或者員工來做公司法人代表,就像這樣
坑四:域名坑
做互聯網,我相信大部分做互聯網的都踩過域名的坑。域名的坑我認為有兩種,一種是喜歡把域名注冊一個高端洋氣一些,比如把品牌翻譯成英文注冊成域名,感覺比較高大上,結果因為用戶不方便記憶或者輸入,導致訪問量減少,或者誤訪問到一些其他站點,導致用戶流失。
就像這種域名
解決辦法:微信上做項目,不需要輸入域名,就無關緊要;如果還需要從瀏覽器作為網站登錄的地址盡量按照中國人輸入習慣。國人習慣性的輸入和記憶方式,優先選擇數字、拼音以及和品牌名相近的域名,原則是短、好記、和品牌有聯系。
第二種是,忽然腦瓜里靈光一閃這個域名不錯,注冊下來,以后肯定值錢,然后把各種后綴注冊一通,然后一年當中靈光會閃個N多次,域名庫里囤了大量域名。然后到第二年續費就開始犯愁了,最后很多域名就給扔了。
金評:相對來說,風險小了很多,也就是交一點學費。
解決辦法:特意咨詢了玩域名的專業人士,一般性域名也就com和cn值錢,除非前綴非常強勢可以配些其他的后綴來用。玩域名還是找些域名老司機多學習,比自己摸索交的學費便宜。
坑五:截流坑
一個項目、品牌早期沒什么問題,當有一定影響力之后很可能會被截流,尤其是一些強勢的IP和品牌。什么是截流?截流就是,我們都來開超市,有人在旁邊開了一個超市入口。
相信很多老鳥草根玩過截流,也可能別截過,但至少見過截流的案例。截流的地方包括域名、百度、淘寶、視頻網站、微信公眾號搜索入口、QQ群等。
這幾年英雄聯盟很火,英雄聯盟一線解說的視頻曾經就被搬運后再上傳到視頻網站,都能截到幾十萬的點擊量。有法外狂徒就在搬運的視頻里面加上了廣告:解說擔保50元=100QB,據說騙了幾十萬,對解說和解說的粉絲都造成了巨大傷害。
網紅和網紅的淘寶店也是被截流的對象,小智零食店、代練店,PAPI醬的店都曾被人截的不知道哪一個是真的。
老金做金融的時候,一些新的金融產品和交易場所出來的時候,趁他們官網還沒有優化好之前,也曾提前優化百度的入口,截過別人流量,感覺很爽。
金評:截流很爽,被截流的話主要會造成一些潛在的損失。
解決辦法:自己截自己的流量。
坑六:商標坑
創業者辛苦苦苦創業,把產品和品牌做出了一定知名度,忽然有一天接到律師函:你的產品涉嫌品牌侵權,這對創業者來說一定是個噩夢。
你肯定聽說過搜房網,搜房網運營近十年已經打下了非常深厚的品牌基礎。而搜房網的商標被另一房產企業搶注,搜房運營七年之后商標使用權被判給了這家房產,搜房網被迫改名房天下。房天下你聽說過嗎?
對于做自媒體人來說,公眾號名字被搶注成商標,被逼迫不得已改名字也一定是一個噩夢。忘記注冊商標是很多創業者最容易忽視但是后果卻很嚴重的大坑之一。
金評:90%創業者早期會忽略,也是一般沒事,一旦有事就是給別了做了嫁衣。
解決辦法:去注冊。
坑七:股權結構坑
合伙做生意不容易,我年少的時候父母跟我說,不要做合伙的生意。我覺得他們太保守,他們那個年代做生意,沒有現代企業的制度,直到后來我才明白他們的智慧。
早期項目的合伙人基本上都是親戚、同學、朋友,一般都想開始股份多點少點都沒關系,先把事情做起來再說,可往往能共苦不能同甘。
因為股權結構的不合理導致分家的案例實在不少,從萬通六君子到中國合伙人、再到西少爺分家等等,每個案例都在告訴我們什么樣的股權結構是坑。股權結構容易出現的坑有以下幾個:
1.創世人股權構架,最容易出現問題的股權結構是,五五分和三三四,這種結構當出現分歧的時候誰也做不了主,這就尷尬了。
我以前確實踩過五五開這個坑,開始是奔著一個統一的目標而出發,后來在經營理念上就出現了很大的分歧,然后我們就分開了,后來項目也沒得以進行下去。
萬通地產早年的六君子:潘石屹、馮侖、王功權、劉軍、王啟富、易小迪剛開始創業時是意氣風發、同甘苦共患難,當初是6個人股權平分,等賺到錢之后6個人都想當老大,他們就不停的開會來辯論,后來幾大創始人就相繼離開,和平分手。
中國合伙人原型新東方這三位創始人的實際矛盾也遠比電影里面激烈和豐富,也是經過長期激烈的唇槍舌戰。你看俞敏洪和徐小平在公眾面前的口才,估計都是那時候練的。并不像電影里的那么美好,他們的矛盾最終以徐小平和王強離開收場。
比起這些知識分子的和平解決,另一個典型案例某餐飲品牌ZGF結局就沒那么太平了,上演了不少功夫斗。從早年家族親戚的三個家庭平分股權創業到上市前矛盾爆發,導致上市失敗,親友間打斗不斷,甚至把親戚送進精神病院、摁進監獄。
2.早期骨干沒有期權導致人才流失。現在互聯網公司的競爭已經是人才的競爭了,公司員工管理制度也逐漸轉變為合伙制,沒有共同利益或者共同利益分配不均衡很容易導致骨干員工離開。
金評:一旦出問題,對利益、感情、人性的多重考驗,能避免盡量避免。
解決辦法:多關注股權結構導致失敗的案例,然后盡量避免。
坑八:資本坑
公司做到一定程度會有一定幾率來對接資本,需要資本的推力來進行快速增長。
上面就是老金和你一起盤點的八個隱蔽深坑,當然創業還有很多坑,你還踩過哪些坑,歡迎留言來補充。
和資本合作的坑一般有以下幾點:
1.融資頻率過快或者早期出讓過多股權,導致創始團隊稀釋嚴重,創始團隊又不是公司不可或缺的靈魂比如馬云、李彥宏,導致創始團隊出局,典型案例某電商平臺YHD。
該平臺經過幾輪融資,最后被沃爾瑪戰略控股,你應該猜到是哪一家了。創始團隊股份被稀釋到10%一下,沃爾瑪認為其創始團隊的作用沒有那么大了,于是就把創始人擠出了公司董事會。
享受過這種待遇的還有喬布斯、汽車之家理想、去哪兒網莊辰超,不過喬布斯因為太牛后又被請回公司,而其人還是沒暫時沒有享受這個殊榮。
2.投資一般分為戰略投資和財務投資。所謂戰略投資,是要跟自身已有業務達成協同,就像沃爾瑪戰略控股YHD,為了增加自己線上的短板。所以要追求戰略的一致,哪怕價格高一點,虧一點錢,但是你得按我的戰略來走。
財務投資很簡單,就是直接來追求財務匯報,就是為了賺錢。而投資人如果不是只有資金,用的是基金來投資。一般基金都有約定的推出時間,短的5年,長的10年,基金要和基金的投資人來清算。
如果是在基金中期來投資到項目里面,合約到期之前基金會有強烈的變現欲望,留給企業賺錢的時間就會非常的急迫,所以會讓公司急于追求一些短期利益來賺錢,或者做的更符合資本市場的需求來做出更高的估值來上市或者賣給下一家退出。
資本追求短期利益和公司長期發展規劃會存在沖突,所以資本進入之后由于利益分歧從而會干預創始人的經營,導致公司失控。
3.資本為了保護自身利益,一般會提出一些保護性條款,比如對賭協議、一票否決,要求企業在特定時間內要做到一定用戶量、收入或利潤否則以一個約定價格(一般比較低)讓出一定股份。
創業者對未來過于自信,或者低估對賭協議的嚴重性,資本甚至可以通過一票否則等玩法故意讓創業者完不成對賭要求。對賭失敗之后,創業者會發現自己一手創辦的企業竟落入他人之后。
對賭成功就是牛根生,對賭失敗就是QJN(某餐飲企業)。
金評:這個坑一旦入坑自己親手創立的公司將拱手相送,是最為致命的一個陷阱。
解決辦法:融資時尋找融資顧問來判斷各個條款的潛在風險,盡量選擇不干預企業經營的投資人,最好再設計同股不同權即使出讓比較多股權也可以擁有更多投票權。
上面就是老金和你一起盤點的八個隱蔽深坑,當然創業還有很多坑,你還踩過哪些坑,歡迎留言來補充。
創業,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剩者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