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的微信朋友圈,幾乎被范雨素全部占領,大家輪番刷屏,弄得我還以為手機死機了呢,屏幕上翻來翻去全差不多。
關于所刷內容,我倒是心靜如水,從來未看過其中任何一篇,未點贊任何一篇,也就一直不知道范雨素是誰?與范冰冰、范思哲、范海辛有啥關系。
直到今天晚上有空,才翻了幾篇,總算知道了范氏何人,范氏何文,所犯何事。
但是,心里也納悶,寫好文章的人多了去,干嘛要窮追人家作者不放?因為作者身份特殊嗎?這種身份寫出好文章的人也多了去!
就好比吃到一只味道很好的蛋,有必要追著人家母雞屁股跑嗎?
社會越發展,人們反而越無聊。
今天還知道了關于范雨素事件的二個新動向:
第一是刷屏黨人分出了派別,一個是捧殺派,一個是棒殺派,一個個網上達人公知全都沖到了評論最前線,可以列出一個長長長的名單,大家各持觀點,無數文章,論戰不休。
第二是范雨素因為不堪其擾,已經退隱深山老廟。
以我的看法,無論是捧殺派,還是棒殺派,都屬于消費派而已。
你看這些網上達人公知們,每當看到一個網紅,都會一哄而上的,只不過哄上來的熱情與積極性各有分野,但是行為方式都一樣,要寫各種熱辣文章,然后賺點擊的賺點擊,賺贊賞的賺贊賞,各懷鬼胎。
等到自己的文章觀點雷同的太多了,點擊少了,贊賞也少了,于是馬上要換一個山頭,換一付嘴臉,再來一篇反方觀點的熱辣評論,繼續吸引眼球。
反正真理是掌握達人公知們手里,想咋說咋說,只要能賺到點擊與贊賞,有沒有廉恥,穿不穿底褲,都行。
說起當前網絡上的評論文章,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不需要分清是非曲直,只需要一個輿論熱點,可供評論者樹立觀點,舞文弄墨,寫點文章,賺個辛苦錢。
用經濟學的觀點看,先必須要有市場,有需求,有商機,商人們才會蜂涌而來,網評者就是這群到處尋覓商機的商人。
在寫評論文章時,也需要有個機巧,先要占領一個讓自己評論的山頭,這好像是大學里的辯論比賽,一個是正方,一個是反方,我們都知道,正方與反方無論對錯,能將對方辯倒才是硬道理,大家坐在辯論臺上互掐,能夠掐得理直氣粗,真切感人,引起觀眾們的掌聲雷動,目的就達到了。
至于評論對象是否姓范,姓范的文章好不好,都沒有關系。
說到底,達人公知們絕大多數都是沖到辯臺上的演員,范雨素則是一個道具,演員們在網上唇來舌往,你以為他們爭的是正義公理嗎?非也!他們全身都是戲,爭的是觀眾的眼球,是點擊,是贊賞。
所以,范雨素躲進深山老廟是個好選擇。網上不是早就流傳那句話了嗎?城市套路深,我要回農村。
目前社會現象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文學被娛樂化,不管出現什么樣的新人新事物新現象,必定先要歸入到娛樂圈子里,大家紛紛發評論,作嘻笑怒罵狀,其實質就是靠互掐的手法來混口飯吃。
范雨素同學,如果你想要參與其中,就一定認清自己的道具地位,不能太認真,一認真你就輸了。
或者說,每一個在網紅,都要認清自己的道具地位,要有甘當道具的精神,才會獲得演員們的喜歡,以及觀眾們的喜歡。
象范雨素這么一個純樸的,懷著純樸的希望、有著純樸的靈魂的人,自然當不成一個好道具,事實就在眼前,前幾天還遭到熱捧,這幾天臟水說來就來。
這就必須趕緊躲進深山老廟,關機,拔網線,這是正確的時機,正確的地點,正確的選擇。
也請范雨素放心,你走了,沒人能閑下來,馬上就會有一新熱點來填補空白,幾乎不會有空白,哪怕沒有條件成為熱點,也會有好事者創造條件形成熱點。
等新熱點形成了,大家趕緊接著寫文章互掐,然后該賺點擊的繼續賺點擊,該賺贊賞的繼續賺贊賞。
又是一個新的輪回。
2017.4.29